17分进资格复审 事关教育不能没底线
夏夏近日云南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特岗教师招聘笔试成绩公布,一名报考小学数学岗位的考生以17分进入资格复审环节,此事迅速引发社会热议。官方回应称招聘程序正常,因未设置最低分数线且该岗位仅三人报考,按成绩从高到低全部进入复审,但最终录用需通过面试和体检。网友质疑此举是否降低了教育门槛,事关教育不能没底线。 故事要从耿马县一个偏僻的小镇说起。小镇上有个叫李晓明的年轻人,今年28岁,从小在当地长大,大学毕业后辗转几份工作,最终决定报考家乡的特岗教师。
他报考的是小学数学岗位,梦想着能回到母校教书育人。笔试那天,李晓明早早起床,赶到县城的考场。试卷发下来,他一看题目就有点蒙,教育学和心理学部分还勉强凑合,但数学专业知识让他挠头不已。两个小时过去,他勉强答完,交卷时心里直打鼓,觉得自己可能考砸了。 成绩公布那天,李晓明登录官网查看名单,发现自己以17分的成绩赫然在列,进入资格复审。其他两名考生分别是595分和45分,三人全部入围。他先是惊喜万分,以为运气爆棚,但很快网络上炸了锅。
有人在论坛上发帖:“17分进资格复审?这还能教小学数学?事关教育不能没底线啊!”帖子迅速传播,引来无数围观。 李晓明的故事其实源于当地招聘的特殊情况。耿马县地处边疆,教师岗位常年缺人,尤其是特岗教师计划旨在补充农村师资。该岗位招聘公告明确,按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确定复审人选,比例为13,但未设最低合格线。结果只有三人报考,自然全部入围。县教育体育局工作人员解释:“这是按照省里统一要求操作的,笔试只是初筛,面试环节会严格把关。”
但公众并不买账,许多家长担心:“这样的老师教孩子,基础教育质量怎么保障?” 黑子网用户们议论纷纷,有人爆料称李晓明平时工作勤恳,但专业基础薄弱,可能是临时抱佛脚。还有人挖出类似事件,去年某县也有低分考生进复审,最终未录用。舆论焦点很快转向招聘规则的合理性。专家指出,未设最低分数线虽为吸引更多考生,但易导致质量失控,尤其在边疆地区,教师素质直接影响下一代。耿马县回应将加强面试考核,确保录用者胜任岗位。
李晓明得知热议后,心情复杂。他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我知道成绩低,但我想努力证明自己。复审后还有面试,我会认真准备。”他的家人也支持他,母亲感慨:“孩子想为家乡教育出力,总比没人报好。”但网上声音不一,有人同情:“边疆条件苦,报考少也能理解。”也有人尖锐批评:“17分进资格复审,简直是教育笑话,不能没底线!” 事件持续发酵,省教育厅介入调查。初步反馈显示,耿马县招聘符合程序,但建议今后设置笔试合格线,以维护公平。
类似问题在全国并非孤例,2024年某省教师招聘也曾因低分入围引发争议,最终调整规则。教育界人士呼吁,特岗计划虽好,但选拔不能放松标准,事关千家万户,不能因地域偏远而降低要求。 李晓明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农村教育困境。一边是师资短缺,一边是质量把关。复审那天,他西装笔挺前往县局,提交材料时,手心直冒汗。面试官问起专业问题,他答得磕磕巴巴,但强调了对教育的热情。最终结果尚未公布,但此事已促使当地反思。
县长在会议上表态:“我们会完善机制,确保每位老师都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