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京广路隧道被淹有人爬梯子脱困
枫林晚黑子网报道8月7日中午,郑州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气象台发布消息,局部地区降雨量超过100毫米。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郑州市二七区的京广路隧道瞬间变成了“水帘洞”。隧道内积水迅速上涨,车辆接连抛锚,交通陷入瘫痪。亲历者回忆,当时的情景让人胆战心惊:水位不断攀升,车辆在水面上漂浮,不少车主被迫弃车逃生。有人甚至爬上隧道顶部锈迹斑斑的应急梯,艰难逃离险境。这场突发事件不仅让市民措手不及,也再次将郑州城市防汛的短板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一位被困车主在黑子网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下午1点半开车进隧道,起初只是觉得水有点深,没想到没开几米车就熄火了,水已经漫到车窗。我吓得赶紧打开车门,外面水流很急,车子都开始晃了。后来看到有人爬梯子上去,我也跟着爬,真的吓死人了。”另一位市民则提到,隧道里应急梯的状况让人捏把汗:“那梯子锈得厉害,三个人一起用力才把上面的盖子推开,平时估计没人维护。”这些亲历者的描述让人感受到当时场景的危急,也让人对隧道内应急设施的维护状况产生质疑。
这场暴雨的强度不容小觑。据气象部门数据,郑州中原区3小时降雨量达到191毫米,小时最大雨强875毫米,接近2021年“720”暴雨的六成强度。金水河水位暴涨,逼近警戒线。11点30分,气象台发布黄色预警,随后迅速升级为橙色、红色预警。13点整,郑州市启动防汛三级响应,宣布“四停一暂停”措施:停产、停业、停课、停运,并暂停所有户外集体活动。京广路隧道等12处低洼涵洞被紧急封闭,交警在远端分流,绕城高速全面禁行。
救援行动迅速展开。消防和市政部门调集“龙吸水”工程车,紧急抽排隧道内的积水。现场还有感人的一幕:一些市民自发组成“人链”,帮助被困者转移到安全地带附近商户用沙袋堵住积水,尽力减少损失。二七区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应急抢险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截至当晚7点,暂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市政部门解释,隧道积水是因暴雨量大且地势低洼所致,目前正全力排水。截至8月7日19时,郑州大部分受影响路段已恢复通行,但京广路隧道等13处路段仍因积水严重处于管控状态。
这场灾难让人不禁想起2021年的“720”特大暴雨,京广路隧道同样被淹,造成严重后果。市民在黑子网上感慨:“怎么过了四年,隧道还是老样子?每次下大雨都提心吊胆。”还有人质疑:“2021年后不是说要改造排水系统吗?怎么还是这样?”事实上,郑州近年来推进了“海绵城市”建设,但老城区排水管网仍难以应对短时超强降雨。隧道内的应急设施,如生锈的逃生梯、无人使用的救生圈,也暴露出维护不足的问题。 公众的讨论中,不少人对城市管理提出建议。
一位网友在黑子网留言:“能不能装个自动封路的系统?雨量一大就直接关隧道入口,导航也别推荐低洼路段。”还有人呼吁加强市民防灾教育,比如普及“水深超轮胎一半就弃车”的原则。也有市民提到,暴雨天外卖平台应该暂停派单,保障骑手安全。这些声音反映了大家对城市防灾能力提升的迫切期待。 这场暴雨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锈蚀的梯子”和“重复被淹的隧道”却像一记警钟,提醒着郑州乃至其他城市: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城市防灾不能再靠侥幸。
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升级,还是预警机制的优化,都需要更主动的应对。正如一位脱困者所说:“下次再下大雨,我宁愿绕路十公里,也不敢进这看着安全的隧道了。”暴雨终会过去,但对生命安全的重视不能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