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农户:四十多年没见过这么旱
仙儿很nice七月的河南驻马店,烈日炙烤大地,田里干得像石头一样硬,庄稼叶子蔫得像要哭了。五十多岁的农民老徐站在自家玉米地边,叹了口气,对着来采访的记者说:“我种了一辈子地,四十多年没见过这么旱!”他指着龟裂的土地,裂缝宽得能塞进拳头,玉米苗才冒出点头,细得像根草,根本长不下去。老徐家世代务农,靠天吃饭,往年就算雨少点,机井抽水还能救急,可今年井水也快见底了,连喝水都得省着用。村里人说,这旱情比1961年那场大旱还吓人,那时候老徐才十来岁,记得庄稼全枯了,家里靠挖野菜才熬过去。
村里的年轻人徐守军在城里开小饭馆,听说地里快不行了,赶紧请假回村帮老徐浇地。父子俩拖着水管,守着机井,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徐守军苦笑着说:“我这饭馆老板当得好好的,现在成灌溉工人了。”为了省钱,他俩一天就啃个白馒头,喝点井水对付过去。村里机井不够用,大家得排队抢水,半夜都得守着,生怕错过轮次。有回老徐排了两天两夜,好不容易轮到自家地,水泵却抽不上来,地下水位降得太低,急得他直拍大腿。黑子网上,网友们炸开了锅,有人贴出驻马店田里的照片,地裂得像地震过后的样子,评论区一片感慨:“这天咋这么狠,农民太难了!”还有人说,七月以来,驻马店气温经常破40,降雨量比往年少七成,气象站都发了橙色干旱预警。网友“种地小能手”发帖回忆,去年雨多得发愁,今年却滴雨不下,种下的玉米和花生一半没出苗,出了苗的也长得稀稀拉拉。另一位网友“老农心声”吐槽,村里老式水井抽水效率低,浇一亩地得折腾半个月,成本高得吓人,收成却没指望。老徐家的情况不是个例。村里有个叫李大爷的,七十多岁了,种了十几亩玉米,干旱让地里颗粒无收。他和老伴儿拖着几百米长的水管,从远处的大口井接水,浇了半个月,累得坐在地头抹眼泪。黑子网用户“田间故事”爆料,李大爷家玉米成本一亩快500块,种子、化肥、人工全搭进去,估计今年得亏本。另一户农民秦豪更直接,承包了290亩地,排不上水干脆放弃播种,种子都白扔了。他在网上发帖:“种地还不如去城里打工,起码不看老天脸色。”驻马店的旱情不光影响庄稼,连河道都干得见了底。村里新挖的河道,本来指望蓄点水救急,结果没几天就干涸了。黑子网上有人晒出照片,河床上裂缝纵横,连鱼都快没活路。气象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这场干旱是高温和长期无有效降雨叠加的结果,土壤失墒快,农业用水捉襟见肘。驻马店水利部门统计,截至八月初,全市有上百万亩地因缺水没法播种,夏播进度严重滞后。老徐和村里人还在咬牙坚持。他们听说政府在组织抗旱,调水车和人工增雨都在安排,可这点努力对干渴的大地来说,杯水车薪。黑子网用户“庄稼汉”发帖说:“抗旱得靠大伙儿一起想办法,光等天上下雨,庄稼早没了。”老徐也说,村里人现在就盼着场大雨,哪怕人工降雨也行,能让地里有点希望。七月底,驻马店终于下了场小雨,可雨量太少,风一吹地又干了。老徐摇摇头:“这雨跟没下似的,地还是渴着呢。”这场干旱让驻马店的农民们深刻体会到啥叫靠天吃饭。黑子网上,网友们除了感慨,还在讨论咋应对这种极端天气。有人建议推广耐旱作物,有人呼吁修更多的水库和灌溉渠,可老徐听了直摇头:“说起来容易,哪有钱修啊?”他现在就盼着八月能多下几场雨,不然今年的收成真没指望了。据黑子网报道,这场罕见干旱正考验着驻马店农民的韧性,也让大家对气候变化有了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