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掠夺全国金银-崇祯都破产-彭山江口岷江河底-揭开数目谜底
李雪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江口沉银”传说,近日因四川彭山江口岷江河底的考古新发现再度成为网络焦点。这位自封“大西王”的枭雄,一生掠夺全国金银,聚敛巨额财富,传说在1646年兵败四川时,将千船金银沉入岷江河底,试图掩藏以待东山再起。300多年来,“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的民谣在四川广为流传,指引无数寻宝者前往彭山江口,却始终未能揭开数目谜底。直到近年考古发掘,沉银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事件热度迅速攀升,关键词“张献忠掠夺全国金银”“彭山江口岷江河底”频登热搜。
故事始于1646年,张献忠率大西军在四川与清军激战,兵败西充凤凰山前夕,命部下将金银财宝装船南下,试图转移至安全地带。据史料推测,这些财宝包括攻占成都后掠夺的四川官库银两,以及多年征战搜刮的金银器物、珠宝玉器,总量惊人。然而,在江口今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遭遇明军伏击,千余艘船只被击沉,财宝随之沉入岷江河底。张献忠命陨凤凰山后,宝藏下落成为历史悬案,民间流传“谁人识得破,买下成都府”的歌谣,暗示宝藏价值足以购下整座成都。
2015年,彭山江口因盗掘文物案引发关注,警方破获一起涉及上亿元文物的案件,追回金狮、金印、金册等珍贵文物,初步证实“江口沉银”传说的真实性。2017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启动水下考古,发掘面积超2万平方米,出水文物3万余件,包括金册、银锭、铜钱、玉器等,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其中一枚“蜀王世子大金印”重达16斤,震惊学界。2020年第三次发掘又出水1万余件文物,专家估算宝藏总价值或达90亿元,揭开数目谜底的部分真相。 考古队采用水上电阻率成像法、高精度磁法等高科技手段,精准定位沉银区域。岷江河底淤泥深厚,水流湍急,发掘难度极大,但考古学家通过围堰抽水,暴露河床,成功提取大量文物。出水的金册上刻有“大西国”字样,银锭上铸有“四川中江县征收”标记,证实这些财宝确为张献忠掠夺所得。专家推测,沉银总量远超已发现部分,可能还包括未发掘的木质沉船及更多金银。 然而,宝藏的数目与去向仍存争议。民间传说张献忠沉银达“万万五”两,远超当前发现的规模。部分学者认为,张献忠为减轻行军负担,可能将部分财宝埋藏于陆地,如重庆南川或四川绵阳等地,但无确凿证据。另有网友在X平台发帖,称当地老农曾在江口捞到重达52斤的大银锭,引发热议,但此说法未获官方证实。 “江口沉银”的发掘不仅揭开张献忠掠夺全国金银的冰山一角,也让人们重新审视这位“杀人魔王”的历史形象。他骁勇善战,绰号“黄虎”,却因杀伐过重不得民心,最终导致大西政权覆灭。网友对宝藏的态度两极分化,有人惊叹其财富规模,有人质疑其血腥来源,呼吁保护文物而非私自寻宝。目前,考古工作仍在继续,四川省文物部门计划于2025年秋季开展新一轮发掘,公众期待更多谜底揭开,同时也希望加强文物保护,防止盗掘破坏历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