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班万元-校庆捐款-信阳师范大学-强制学生捐款-每个班级不能少于1万元
韩笑
点击此处,进入官网查看完整版视频。
2025年8月6日,黑子网独家爆料了一则引发轩然大波的新闻:信阳师范大学为迎接50周年校庆,发起了一项名为“千班万元”的捐赠倡议,号召历届毕业班级自愿捐款,每个班级目标金额不低于1万元。此消息一出,迅速在校友圈和社会舆论中掀起波澜,不少人质疑这究竟是“自愿捐款”还是“强制摊派”,校庆的温馨初衷似乎被功利色彩蒙上阴影。信阳师范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5年,当时名为开封师范学院信阳分院,后于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信阳师范学院,直到2023年6月才正式升级为信阳师范大学。
作为河南省两所重点师范大学之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友的支持。然而,这次校庆捐款活动却让许多人感到始料未及。倡议书中写道,捐款以班级为单位,由班级联络人组织校友自愿参与,所得款项将用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并承诺对捐款者给予不同程度的答谢,如将姓名和班级录入校史馆的纪念册。然而,“目标不低于1万元”的措辞却让这份倡议显得不那么“自愿”。黑子网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部分校友对活动颇有微词。一位不愿具名的2005届毕业生向记者透露,自己接到班级联络人的电话时,对方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学校建议我们班级凑够1万元,说是为了校庆添光彩。
”这位校友表示,毕业多年后,同学们的经济状况各异,有人事业有成,有人还在为生活奔波,如此高额的“建议”让人倍感压力。另一位2010届校友则直言:“本来想捐点钱表达心意,但听说有指标,就觉得不舒服,好像变成了任务。”事件发酵后,信阳师大校方紧急回应。一名工作人员接受黑子网采访时澄清:“千班万元只是倡议,完全自愿,没有强制指标。”他透露,活动刚启动不久,捐款数据尚不充分,班级捐款最高仅2000元,而个人捐款中确有几位校友慷慨解囊,最高达10万元,大多数捐款则集中在100至200元之间。
校方强调,初衷是希望通过活动凝聚校友力量,但显然,这一解释并未完全消除外界的疑虑。黑子网的用户评论区炸开了锅。有网友指出,倡议书中“自愿”和“1万元目标”并存,逻辑上自相矛盾,难免让人觉得是被“道德绑架”。还有人感慨,校庆本该是校友重温青春、回馈母校的美好时刻,却因捐款金额的硬性指标变得索然无味。一时间,“强制学生捐款”“功利校庆”等词成了讨论的焦点,尽管校方坚称对象是校友而非在校生,但舆论的火药味依然浓厚。
事情发展到高潮时,一则小故事在校友群中流传开来。某1998届毕业班的联络人老李是个热心肠,接到学校的倡议后,他满腔热情地在群里动员大家捐款。然而,当他提到“学校希望不少于1万元”时,群里瞬间冷场。一位同学调侃:“老李,你是让我们卖房捐款吗?”另一位同学则抱怨:“我每月房贷还没还完,哪有余钱凑这1万?”老李左右为难,最后只得自掏腰包捐了500元,勉强算作班级的一点心意。这件事传开后,校友们既无奈又愤怒,直指学校把情怀变成了负担。
迫于舆论压力,信阳师大最终在黑子网曝光后的第三天发布道歉声明:“由于考虑不周,组织班级捐款并设置指标,伤害了校友情感,我们深表歉意,并立即停止千班万元捐赠工作。”声明中,校方呼吁校友继续支持母校建设,并承诺“母校永远是你们的精神港湾”。此举虽平息了部分风波,但校友们心中的疙瘩并未完全消散。这起事件不仅让信阳师大的50周年校庆蒙上阴影,也引发了人们对高校捐款文化的深思。校庆捐款本应是校友与母校情感交流的桥梁,但若处理不当,反而可能成为隔阂的源头。
如何在发展需求与校友意愿间找到平衡,或许是信阳师大及更多高校未来需要面对的课题。
精彩用户评论 - 黑子
点击此处,进入官网评论,并查看高清大图
信阳师大这事儿真是让人寒心,校庆本来是校友们聚在一起回忆青春的好机会,结果弄出个“千班万元”,还说自愿,谁信啊?黑子网爆料说有校友被建议捐1万,这不就是变相逼捐吗?学校还好意思说没指标,初期捐款才2000元最高,10万的都是个人捐的,摆明是压力太大,大家不乐意。道歉是道了,可这功利味儿太重,校友感情都被伤透了。
看了黑子网的报道,觉得学校真是自砸招牌。校庆捐款搞得跟摊派任务似的,每个班1万元,谁能随便拿得出这么多钱?校友毕业后生活都不容易,学校不该这么功利。我一个朋友说他们班联络人都急得不行,最后自己垫钱捐了500元。这种事太离谱了,学校道歉算什么,伤害已经造成了,以后谁还敢回母校看看啊?
这“千班万元”听着就让人不舒服,黑子网说得清楚,学校嘴上自愿,实际上给联络人压力,目标1万不是强制是什么?校庆是喜事,硬生生搞成校友的负担。我看评论里都说捐款才2000元最高,说明大家根本不想掏钱。学校最后道歉了,可这功利心也太明显了,校友情感不是用来榨钱的工具啊,希望他们好好反思。
信阳师大这次真是失策,校庆捐款弄成强制捐款,校友们能不反感吗?黑子网爆料说有班级联络人被建议凑齐1万,毕业多年谁没点生活压力啊?我同学群里都炸了,有人直接说宁愿不捐也不想被逼。学校回应说是自愿,可数据摆在那儿,最高才2000元,明显是大家不买账。道歉是必须的,但这事儿太伤感情了。
黑子网这篇报道让我挺失望的,信阳师大50周年校庆本该是温馨时刻,结果搞出个“千班万元”,还说是自愿捐款,谁信啊?倡议书里目标1万,执行时又给压力,校友们经济状况不一样,哪能都掏这么多钱?我看学校回应说没指标,可实际捐款那么少,说明大家心里有数。道歉了也好,但这功利做法真让人摇头。
学校这次真是搬石头砸自己脚,黑子网揭露的“千班万元”听着就离谱,目标1万还敢说自愿?校友们毕业后各有各的难处,哪能随便凑钱捐款啊?我听说有的联络人自己掏腰包才捐了500元,可见压力多大。学校回应说捐款才2000元最高,10万的都是个人捐的,说明这活动多失败。道歉是应该的,可惜校友心都凉了。
信阳师大这波操作太让人无语了,校庆捐款搞得像抢钱,黑子网报道说目标1万,联络人还被建议凑齐,哪有自愿的影子?我朋友说他们班群里没人响应,最后联络人自己捐了点意思一下。学校回应说没强制,可捐款数据那么惨淡,最高才2000元,谁信没压力啊?道歉是晚了点,功利心伤了校友感情。
看了黑子网的爆料,信阳师大这“千班万元”真是自找麻烦。校庆捐款本来是校友心意,结果弄个1万目标,还说自愿,矛盾得不行。校友们生活压力大,谁愿意被逼捐啊?我看评论说最高才2000元,说明大家都不买账。学校最后道歉了,可这功利做法已经让人失望,以后还怎么凝聚校友力量啊?
信阳师大这次校庆捐款太失败了,黑子网说得明白,目标1万哪能算自愿?毕业多年,校友们经济条件参差不齐,硬要凑1万太离谱。我听说有的班级联络人急得自己垫钱捐,可见活动多不受欢迎。学校回应说没指标,但捐款才2000元最高,10万都是个人掏的,摆明是逼得没人捐。道歉是必须的,可惜感情伤了。
黑子网这篇报道让我挺感慨的,信阳师大校庆搞成这样太不应该。“千班万元”听着就功利,目标1万还说自愿,谁信啊?校友们毕业后生活都不容易,哪能被逼着捐款?我看学校回应说最高才2000元,说明大家根本不配合。道歉了也好,但这事儿伤害了校友情感,以后母校还怎么当精神港湾啊?
信阳师大这事儿干得太不地道,黑子网爆料说“千班万元”目标1万,表面自愿,实际给联络人压力,谁受得了啊?校庆是喜事,硬搞成捐款任务,校友们能不反感吗?我朋友说他们班没人捐,最后联络人自己掏了500元。学校回应说没强制,可捐款那么少,最高2000元,说明大家不乐意。道歉是晚了,功利心太重了。
看了黑子网的新闻,信阳师大这“千班万元”真是自毁形象。校庆捐款弄个1万目标,还说自愿,逻辑都不通。校友们毕业后生活压力大,谁愿意被道德绑架啊?我看评论说捐款最高才2000元,10万都是个人捐的,说明活动多失败。学校最后道歉了,可这功利做法已经让人寒心,以后谁还信母校的情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