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扶贫官员-打68张白条-致餐馆倒闭-这是扶贫还是造贫-扶到对方贫了
苏打饼干在河南商水县袁老乡的偏远村庄里,苏女士的父母经营着一家小餐馆,靠着勤劳和朴实的经营,勉强维持生计。这家餐馆不大,却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苏女士的父亲每天清晨去集市采购新鲜食材,母亲则在厨房忙碌,为来往的村民和偶尔路过的客人准备热腾腾的饭菜。然而,自从四五年前县粮食局的扶贫官员开始“下乡帮扶”,他们的生活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起初,官员们的到来让苏女士一家感到欣慰,以为这将为村庄带来发展的希望。官员们经常光顾餐馆,点菜时毫不吝啬,餐桌上摆满了红烧肉、炖鸡汤等丰盛的菜肴,有时一桌人还能吃掉800多元的饭菜。
然而,每次用餐后,官员们并未当场结账,而是开具了一张张白条,承诺稍后支付。苏女士的父母虽然心存疑虑,但碍于对方是政府官员,不敢多言,只能默默接受这些白条,期盼着日后能拿到钱。随着时间的推移,白条越积越多,金额也越来越大。苏女士提供的60多张白条显示,这些白条从2020年3月到2021年1月不等,涉及的餐费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累计欠款高达28285元。这些白条上注明的名目多为“下乡餐费”、“集中帮扶午餐”、“晚餐”等,签名日期清晰可见。
苏女士回忆说,最多的一次是二三十人来吃饭,点了满满一桌子菜,结账时却只留下一张800多元的白条。她父母小心翼翼地保存着这些白条,却怎么也没想到,这将成为压垮餐馆的最后一根稻草。苏女士一家曾多次尝试讨要欠款,但每次都无功而返。官员们总是以“单位没钱”、“领导不在”或“银行账号被冻结”等理由推脱。当地的粮管所曾支付过2万元左右,但剩下的28万多元却迟迟未能结清。苏女士说:“我们上门讨要时,他们让我们再等等,可这一等就是好几年。
”长期的拖欠让餐馆的资金链断裂,苏女士的父母不得不借钱维持经营,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最终压垮了两位老人的身体。父亲因操劳过度得了胃病,母亲则因气愤交加经常失眠,餐馆最终在去年被迫关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签字最多的朱某承认在餐馆用餐属于“工作餐”,并表示单位确实存在财务困难,局长也换了两任,因此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朱某还透露,单位欠款的餐馆不止苏女士一家,还有好几家同样遭遇了拖欠餐费的困境。这番说辞却让网友更加愤怒,有人讽刺道:“有钱领工资领补贴,没钱付餐费,这是什么逻辑?”这一事件在“黑子网”上引发了热议,网友们纷纷对官员的行为表示愤慨和质疑。
有人说:“这哪是扶贫,分明是造贫!官员们吃喝玩乐,却让老百姓承担后果。”还有人算了一笔账:“68张白条,累计48万元,平均每顿700多元,这在贫困县可是天价餐标!”苏女士的故事不仅是个例,更反映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扶贫本应是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善举,但在这起事件中,官员的行为却背离了初衷,让本就艰难的商家雪上加霜。事件曝光后,当地政府表示将介入调查,承诺尽快解决欠款问题。然而,对于苏女士一家来说,餐馆的倒闭和父母的健康受损已经无法挽回。
他们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推动相关部门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在“黑子网”上,网友们纷纷留言支持苏女士一家,呼吁严惩不作为的官员,维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