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校虾仁炒蛋午餐发臭-供应商8月中标70家学校-紧急撤菜调查中
上海多校午餐虾仁炒蛋突发臭味事件震惊家长圈!9月15日,闵行、徐汇等多区学校紧急撤菜,学生称菜品异味刺鼻,供应商绿捷公司8月中标70家学校项目,虾仁质检未达标成焦点。教育局、市监局介入调查,家长担忧食品安全隐患,揭秘校园餐背后监管漏洞,点击详解事件全貌与应对措施。
徐依莎9月15日,上海多所中小学午餐供应中,一道原本营养丰富的虾仁炒蛋突然成为焦点。家长们在社交媒体上纷纷吐槽,孩子反馈菜品散发异味,甚至有学生吃后出现不适症状,如腹泻和呕吐。这件事迅速发酵,涉及闵行、徐汇、长宁、杨浦等多个区,学校紧急停供该菜品,用面包和饼干临时替代。供应商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绿捷公司被推上风口浪尖,该公司8月份刚刚中标70家学校的餐饮项目,此前已覆盖上海500多所学校,垄断地位引发热议。
教育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介入,承诺彻查虾仁来源和质检流程,事件暴露了校园集体用餐的潜在风险。
上海多校虾仁炒蛋午餐发臭
事件起因源于9月15日中午的学校午餐供应。多名家长反映,孩子在食堂吃到虾仁炒蛋时,发现菜中虾仁有明显臭味,嚼起来还有沙子感。闵行区一所小学的家长曲女士告诉媒体,她的孩子刚吃一口就吐了,下午出现腹泻症状。类似反馈在徐汇、长宁等多区家长群炸锅,数十所学校紧急通知撤掉该菜品。学校老师证实,午餐菜单原定荤菜为虾仁炒蛋,但临时接到供应商通知,虾仁质检未达标存在安全隐患。家长们担心,这不仅仅是单一批次问题,而是供应链环节的疏漏。
据家长描述,虾仁炒蛋本是学生餐中的受欢迎菜品,配以米饭和蔬菜,看似均衡。但异味事件发生后,孩子们只能啃面包充饥,有人调侃“午餐变野餐”。这波突发状况,让平日里对学校餐饮习以为常的家长们警醒,食品安全关乎孩子健康,不能掉以轻心。
供应商8月中标70家学校
绿捷公司作为事件主角,其背景备受关注。该公司成立于多年前,主营学校集体用餐配送,8月份通过招标中标闵行区70家学校的餐饮项目,总覆盖上海500多所中小学,市场份额巨大。招标文件显示,绿捷承诺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提供营养均衡餐食,但此次虾仁问题让其信誉受损。公司回应称,非所有批次虾仁均有异味,已加强供应商监管,并配合调查。 然而,家长质疑招标过程是否透明。8月中标后,绿捷迅速铺开配送网络,但虾仁等海产品保鲜链条复杂,运输和储存环节易出纰漏。
媒体扒出,绿捷以往也有小规模投诉,如菜品口感差,但未酿成大祸。此次事件放大后,专家分析,中标门槛虽高,但后续监管跟不上,容易酿成隐患。绿捷表示将自查所有批次虾仁来源,确保问题不扩散。
紧急撤菜调查进展
撤菜行动高效有序,多区学校在家长反馈后迅速响应。9月15日下午,闵行区教育局发出通知,要求停供虾仁炒蛋,并组织学生体检。市监局介入抽检菜品样本,重点检查虾仁新鲜度和微生物指标。初步调查显示,异味可能源于虾仁变质,具体原因待化验结果。教育局回应“的确有撤菜情况,正在进行调查”,承诺一周内公布初步报告。 家长们对调查进度密切关注,有人发起联名要求第三方检测。撤菜当天,学校补发饼干和水果,避免孩子饿肚子,但这也暴露临时应对的尴尬。
专家指出,紧急撤菜是正确举措,但长远需完善预警机制,如实时质检和家长监督渠道。调查中,绿捷配合提供供应链记录,试图证明问题限于单一批次。
家长反应与食品安全担忧
家长情绪高涨,社交媒体上充斥吐槽和担忧。邵女士作为有孩子的妈妈,9月15日事件后彻夜难眠,担心自家学校也用绿捷餐食。她描述孩子吃后“上吐下泻”,直呼“太吓人了”。多位家长分享照片,虾仁炒蛋颜色正常但气味刺鼻,呼吁严查供应商责任。有人联想到以往校园餐事件,如预制菜争议,感慨上海学生餐质量参差不齐。 食品安全专家分析,此事凸显海产品易腐烂特性,学校餐需冷链全程把控。家长建议增加菜品试吃环节和透明招标。事件发酵后,绿捷股价波动,公众对校园餐饮的信任度下降。
许多家长表示,将推动学校更换供应商,确保孩子餐桌安全。
事件影响与后续监管
事件波及广,影响数千学生用餐。短期内,学校调整菜单,避免类似菜品长期看,推动餐饮行业升级。教育局计划加强招标审核,引入更多供应商竞争。绿捷承诺整改供应链,引入第三方质检。媒体跟进报道,呼吁全国学校借鉴上海经验,提升集体用餐标准。 后续调查结果将决定责任划分,若属实,校方和供应商或面临罚款和追责。家长群体形成监督联盟,事件或成校园食品安全改革的契机。总之,这波虾仁炒蛋风波提醒大家,孩子健康大于一切,监管需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