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专坑老年人的私域直播间
央视曝光多个专门面向老年人的“私域直播间”,以免费礼品诱导、虚假健康产品、话术洗脑等方式精准收割老年人钱包,引发舆论震动。事件暴露出社交平台监管缺位与数字反诈骗新盲区。
燕儿
直播间开在微信群 专坑老年人不手软
央视调查披露,一些所谓的“健康直播间”并不在正规平台上公开播出,而是通过微信群、QQ群等私域渠道进行。一开始拉群的是“健康讲师”“中医顾问”“国家营养师”,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开课”,内容从“养肝护肾”到“激活免疫力”,讲得头头是道,还时不时邀请“康复老客户”现身说法。 这些人几乎不露脸,只用声音头像“出镜”。但他们掌握的话术极为专业,能在短时间内赢得老人信任,然后诱导购买所谓的“高端保健品”“进口药丸”,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

部分老年人被骗几万甚至十几万,事后才发现产品毫无实际效果。
情感套路信任裂变 家人难以插手
这类“私域直播”最大的问题,不是直播质量低,而是“封闭性强”,老人一旦被拉进群,会觉得“讲师比子女还关心我”。有些老人甚至不让子女看手机、删除聊天记录,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你不懂,这个教授是从北京过来的”“人家说我气血不足,吃这个刚好”,不少子女反映,自己劝都劝不动。“心理按摩产品洗脑”的组合拳,比诈骗电话还难防。等到发现问题时,老人已经被洗脑数月、花了大笔钱,甚至还在催别人买。
央视实锤 多款“神器”实为廉价三无产品
央视调查人员潜入多个“私域直播群”发现,所谓的保健品、磁疗枕、远红外贴片,都是无任何备案的“三无产品”,进货价不到几十元,却能在群里卖到899一盒,声称“政府补贴价”。而“老师”每天准时讲课,背后其实是脚本统一、分角色运营,甚至设有“情绪诱导恐吓拒绝限时优惠”的剧本模板。 更讽刺的是,有些所谓“专家”其实是某短视频平台的配音演员兼职,语音包一套接着一套,直播间内的“粉丝互动”甚至是AI自动回复。整个过程包装得像个严肃医学讲座,实则连门都没进过医院。
监管难点曝光 私域灰产链条需合力打击
相比公开直播平台,这类微信群“直播间”更像“黑市课堂”。由于群聊封闭、裂变速度快,执法难度极大。央视也指出,目前关于私域带货的法律界定尚不清晰,一旦涉事主体注销、转移群体、封停微信账号,取证难度大幅提升。 专家建议,应出台专门的“私域带货行为规范”,并鼓励微信、社交平台设置“家庭守护模式”,一旦群聊中涉及敏感关键词,如“治疗、药方、补贴、转账”等,即触发提醒或子女协查通道。同时,要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置“老年人购买高额产品风险提示”。
黑子网用户炸锅:最难防的不是骗子,是亲人不信你
在黑子网的热评区,不少网友表示:“我妈现在跟群里的讲师比亲子关系还牢靠,劝她就是逆反。”还有人吐槽:“骗子从来不抢,是一步步让你主动掏钱包。”大家的情绪不是气钱没了,而是“明知是坑,却无从劝阻”。 这场骗局打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性。一位网友总结:“骗子演讲一场,胜过子女唠叨一年。”央视曝光虽然让真相被看见,但下一步,靠谁来堵上这些被信任撑开的“诈骗直播间”,才是真正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