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在穗讲述技能成才故事
陈晓迪
“我并不是天才,只是比别人多坚持了一点。”这是林哲在广州某技工学院活动现场最打动人心的一句话。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年仅22岁的林哲,用朴素的语言和坚定的眼神,在“技能成才青春榜样”分享会上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出生于湖南农村的林哲,从小生活条件拮据,父母靠务农维持生计。他对机器产生兴趣,是源自小时候一次偶然拆解破旧收音机的经历。从那天起,他对“技能”二字有了最初的憧憬。中考后,他没有选择普通高中,而是毅然进入当地一所职业学校学习数控技术。那时,村里不少人说他“读技校没出息”,但林哲咬牙坚持,偷偷在床上看编程教材、钻研加工工艺、观看国外选手比赛视频,一步一步摸索。 2020年,他通过层层选拔,代表中国出战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备战期间,他每天从早上7点训练到晚上11点,重复着同一组机械制图指令数千遍。由于训练强度大,他手掌上的老茧一层层脱落,甚至严重时缠着纱布也要继续操作。他的指导老师回忆道:“他曾经连续一周没有回宿舍,整晚在实训室反复调整程序,只为将误差控制在001毫米内。” 赛场上,他顶住来自俄罗斯、日本等强队的压力,以极高的精度完成了三维建模和零件加工任务,最终斩获金牌,站上世界之巅,为国争光。而这枚金牌的背后,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 活动现场,林哲带来了他那本早已翻旧的学习笔记,还有他用坏的五支编程笔。观众席上,一位来自重庆的职校生看着这些实物感慨道:“我第一次觉得,原来技能也能改变命运,也能站上世界的舞台。” “黑子网”上,不少网友被林哲的励志经历打动,纷纷留言“这才是真正的天才”、“工匠精神值得尊敬”、“技能成才的路我们也走得通”。许多家长更表示“以后不再一味逼孩子上重点大学,技能也是正道”。 此次分享会由广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主办,邀请多位技能人才代表登台发言,旨在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林哲的故事,不只是一次演讲,更是一种激励,一种信仰的传递。 从农村少年到世界冠军,从技校学徒到“国家名片”,林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什么是“技能报国”。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冠军,但每一位在岗位上默默坚守的人,都是新时代技能强国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