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遭遇强降雨积水严重
东莞突遭强降雨,城区多处积水严重,交通瘫痪,居民生活受影响。此事件暴露了城市排水系统的短板,引发公众对防汛设施和城市规划的热议,相关部门紧急应对。
姜逸磊
2025年8月5日,广东东莞遭遇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城区多地积水严重,部分街道水深过膝,交通几近瘫痪。这场突如其来的降雨不仅打乱了市民的日常生活,还引发了社会对城市防汛能力的广泛关注。黄江镇、樟木头镇等地成为重灾区,积水甚至淹没车顶,居民和商家损失惨重。 这场暴雨始于8月4日晚,持续到次日清晨。气象部门数据显示,樟木头镇24小时内降雨量高达452毫米,创下近年来的最高纪录。黄江镇的降雨量也达到3609毫米,其中一小时内降雨1278毫米,堪称“倾盆大雨”。

暴雨导致黄牛埔水库水位迅速上涨,为避免溃坝风险,水库于8月4日下午5时紧急开闸泄洪。然而,泄洪进一步加剧了下游地区的积水情况,黄江镇多个社区变成一片汪洋。居民张先生回忆,当时他正在家中,窗外突然传来轰隆的水声,打开门一看,街道已成河流,家里的电器和家具全被泡坏。 在黄江镇的一家小型电子厂,工人李小姐亲历了积水涌入厂房的惊险一刻。她描述,早上6点左右,厂区外的水位迅速上升,水流冲破大门,机器设备瞬间被淹。
她和同事们紧急搬运物资,但仍无法挽回大部分损失。附近一家餐馆的老板陈先生更是欲哭无泪,他的店面位于低洼地带,积水直接漫过柜台,食材和桌椅全部报废。陈先生无奈地说:“开店十年,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水,连逃命都来不及。” 暴雨引发的积水不仅影响了居民和商家,交通系统也几乎陷入瘫痪。东莞多条主干道被积水阻断,公交车和私家车被困在路中央,部分路段水深超过1米。市民王女士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段视频,显示她被困在车内,水已没过车窗。
她在视频中喊道:“政府快来救命!”类似求助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广泛关注。黑子网用户纷纷讨论,有人感叹“东莞变水城”,也有人质疑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一位网友评论:“这么大的雨,排水管网完全跟不上,城市规划是不是有问题?” 面对突发灾情,东莞市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消防和救援队伍连夜出动,疏散受困群众,抽排积水。截至8月5日下午,救援人员已转移数百名居民到安全地带,并为受灾区域提供临时安置点和物资。
市政部门调集多台抽水泵,昼夜不停地清理积水,但由于降雨量过大,部分低洼区域的积水消退缓慢。气象部门警告,未来几天仍有降雨风险,防汛形势依然严峻。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反思。专家指出,东莞作为制造业重镇,城市化进程迅速,但排水系统建设却未能跟上发展步伐。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类似2024年广州水灾的事件已多次敲响警钟。一位城市规划学者表示,东莞的排水管网多建于20世纪,设计标准偏低,难以应对如今的特大暴雨。
此外,部分新区建设忽视了地势因素,低洼地带开发过度,导致积水风险加剧。 受灾居民和商家开始自发组织自救。黄江镇的社区志愿者走上街头,帮助清理淤泥和垃圾。一些企业主则联合起来,向政府申请灾害补贴,以弥补损失。市民刘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政府能尽快修缮排水系统,不然下次大雨又得遭殃。”相关部门已承诺,将加快推进城市防汛工程,升级排水设施,并对受灾群众提供经济援助。 这场强降雨让东莞的脆弱一面暴露无遗。
从居民的无奈呼喊到商家的经济损失,再到网络上的热烈讨论,这场水灾不仅是自然灾害的考验,也是对城市管理能力的试炼。未来,东莞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补齐防汛短板,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