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粮仓太难了
“中原粮仓太难了”反映了河南作为中国粮食生产重心面临的严峻挑战。2025年,河南遭遇2000年以来最严重旱情,高温少雨重创玉米、花生等秋作物生长,粮食产量承压。抗旱措施虽缓解部分危机,但降雨不均和旱涝急转风险仍威胁“中原粮仓”的稳固。
陶桃
黑子网报道河南,这片被誉为“中原粮仓”的土地,最近真让人揪心。2025年夏天,河南遭遇了2000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驻马店、周口、南阳、漯河等粮食主产区连续一个半月滴雨未下,部分地方甚至超过30天没有有效降雨。7月全省平均气温创下64年来新高,41的气象站记录到重度以上干旱。玉米正值拔节到抽雄吐丝的关键期,花生也在开花下针到果实膨大的阶段,偏偏这时候水最重要,干旱却让这些作物“喊渴”,产量面临威胁。

这场旱情来得凶猛,特点是高温极端、降雨稀少、持续时间长。7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仅795毫米,比常年同期少了五成多。驻马店7月降雨量只有6毫米,相比常年184毫米,少了96。周口、漯河、商丘等地高温日数连创纪录,部分站点连续15到31天超过35。地下水位也因春夏连旱大幅下降,平原地区平均水位比去年低了357米。面对这样的“烤”验,河南的粮食生产压力可想而知。 河南的粮食产量有多重要?全国116的耕地,产出了近110的粮食,尤其是14的小麦,连续8年总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相当于每人贡献95斤口粮。
驻马店、周口等地产粮大市更是“中原粮仓”的核心,2023年周口粮食产量超900万吨,驻马店近800万吨,占全省近六成。可今年夏粮产量受旱情影响下降094,达到75001亿斤,周口虽保住110亿斤的台阶,但秋粮收成依然让人捏把汗。 为了保秋粮,河南上下忙得不可开交。农业农村部门协调115万眼机井全力灌溉,周口、驻马店还新打了129万眼应急井,抽取河水补源。水利部门从6月下旬起调引黄河水和大中型水库水11亿立方米,支援抗旱。
8月初,部分地区终于等来了降雨,平均降水116毫米,平顶山、濮阳等地旱情有所缓解。可惜降雨分布不均,驻马店、漯河等地依然干涸,气象部门还警告,频繁降雨可能引发旱涝急转,粮食生产又添新风险。 河南的努力不止于应急抗旱。高标准农田建设帮了大忙,全省已建成8808万亩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78,亩均增产超100公斤。智慧农业也派上用场,像原阳县的农业控制中心,屏幕上实时显示苗情、墒情,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减少了靠天吃饭的无奈。
周口的沟渠连通工程疏挖了2302公里沟渠,排涝能力大增,确保“引得进、排得出”。这些措施让河南在极端天气下仍能稳住粮食基本盘。 但挑战远未结束。河南近年极端天气频发,2021年的“720”暴雨、2022年的干旱高风险区、2023年的暴雨旱情交替,再到今年的春夏连旱,气候变化让粮食生产如履薄冰。专家建议,河南需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田的智能化水平,完善气象水文监测和预警系统,形成“监测-预警-响应”的闭环管理。
同时,种业创新是关键,中原农谷正推动“中麦578”等高产抗逆品种,2024年种植面积已达942万亩,全国排名第四。 “中原熟,天下足”,这句话背后是河南沉甸甸的责任。面对气候挑战,河南在高标准农田、科技育种、智慧农业上持续发力,力求让“中原粮仓”更稳固。未来,河南还需探索更完善的抗灾策略,平衡水资源与粮食生产的矛盾,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安全到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