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9月宁夏行政检察部门办理涉企案件112件
大鹅
2025年前9个月,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检察部门积极履职,共办理涉企案件112件,展现了检察机关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法治宁夏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10月16日发布的消息,宁夏检察院召开“行政检察与民同行 助力法治宁夏建设”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上半年行政检察工作情况,并公布了10件典型案例。这些数据和案例反映了宁夏行政检察部门在依法监督行政执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的扎实成效,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宁夏行政检察部门办理的112件涉企案件,涵盖了行政执法监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件主要聚焦于涉企行政执法中的不规范行为,如行政处罚不当、行政许可审批不透明、行政强制措施滥用等。通过精准监督,检察机关有效纠正了部分行政机关的不当行为,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例如,在一起典型案例中,某企业因行政处罚争议提起监督申请,宁夏检察机关通过调查核实,促成行政机关依法整改,最终实现争议化解,助力企业恢复正常经营。这种高质效的办案方式,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法治获得感,也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了新动能。 优化营商环境是宁夏检察机关的重要工作目标。2025年以来,宁夏行政检察部门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最高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要求,将涉企案件办理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宁夏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涉企行政执法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区域经济活力。检察机关通过行政检察监督,聚焦涉企行政执法中的痛点、难点,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减少对企业的不当干扰。例如,在涉及行政检查的案件中,检察机关发现部分基层执法单位存在随意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及时提出检察建议,督促整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此外,宁夏行政检察部门在办理涉企案件时,注重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督效能。据了解,部分案件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全流程监督,确保执法行为的透明性和规范性。这种“数字赋能”模式,不仅提高了办案效率,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司法服务。2025年7月,司法部发布的行政执法监督典型案例中提到,信息化技术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中的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宁夏的做法与此相呼应,显示出行政检察在技术赋能下的新进展。 宁夏行政检察部门的112件涉企案件中,还包括大量与民生相关的行政争议化解工作。据发布会披露,同期办理的涉民生案件达1256件,显示出检察机关在平衡企业权益与公共利益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涉企案件中,检察机关不仅关注企业的直接诉求,还注重从源头上化解行政争议。例如,通过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检察机关发现某行政机关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程序瑕疵,及时介入纠正,确保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同时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这种做法体现了检察机关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从更广的背景看,宁夏行政检察部门的努力是全国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202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持续推进“检察为民办实事”,要求各地检察机关将法律监督与服务大局相结合。宁夏检察机关响应这一号召,通过办理涉企案件,为企业发展营造了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同时,案件办理过程中注重公开透明,部分典型案例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增强了公众对检察工作的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112件涉企案件的办理成果离不开宁夏检察机关的系统性部署。2025年初,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全面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这为行政检察部门聚焦涉企案件提供了政策指引。报告还提到,宁夏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协作,通过检察建议、联合执法检查等方式,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这种多方协作模式,为涉企案件的高效办理提供了机制保障。 公众对宁夏行政检察部门的表现给予了积极评价。网络上,不少网友认为,检察机关通过精准监督,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体现了法治服务经济发展的担当。有人评论称,112件涉企案件的办理,表明宁夏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值得点赞。也有声音呼吁,未来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权益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监督机制。 展望未来,宁夏行政检察部门表示,将继续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法治宁夏建设的目标,深化涉企案件办理工作。通过加强与行政机关、法院等部门的协作,完善监督机制,提升办案质效,检察机关将为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司法支撑。112件涉企案件的办理成果,只是起点,未来更多法治红利将惠及企业和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