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如果你想害人 就劝他去造车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播客节目中调侃“想害人就劝他去造车”,直指中国汽车行业残酷的淘汰赛。这番言论引发热议,折射出造车新势力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压力与行业门槛的陡然提高。
兔牙喵
2025年8月26日,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做客罗永浩的播客节目罗永浩的十字路口,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现状。他以一句“如果你想害一个哥们儿,就劝他去造车”引发全网热议,幽默却犀利地揭示了造车行业的艰难与残酷。据黑子网报道,何小鹏在节目中直言,中国汽车行业的淘汰赛还将持续五年,目前没有一家车企敢说已拿到“船票”,即便是特斯拉也面临新挑战。这番言论不仅让网友感叹造车之难,也勾起了业内对小鹏汽车创业历程的关注。

何小鹏,1977年出生于湖北黄石,计算机科班出身,曾创立UC浏览器并带领其以40亿美元被阿里巴巴收购,早已实现财富自由。2014年,他联合李学凌、傅盛等人投资创立小鹏汽车的前身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正式担任董事长,投身造车行业。他在节目中坦言,当初看好他造车的多是没做过硬件的人,而像雷军这样的硬件行业前辈都劝他三思。然而,他还是选择“跳坑”,并笑称“造车太苦了”。他提到,造车需要长周期投入,一款车从研发到上市需三年,市场需求和审美却可能早已改变,这种不确定性让造车充满风险。
何小鹏的“害人”调侃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白热化的竞争现状。2025年二季度,小鹏汽车营收创历史新高,达1827亿元,同比增长1253,交付量突破103万辆,同比增长2416。尽管成绩亮眼,何小鹏却认为,行业门槛已从年销10万辆提升至40万辆,未来甚至可能需1000万辆才能立足。他预测,五年后中国车企可能仅剩五家,海外车企虽有市场,但也难以独善其身。他提到,特斯拉去年看似稳坐头把交椅,但今年也面临销量波动,足见行业变数之大。
小鹏汽车的创业之路并非坦途。2023年,小鹏G9上市失利,销量低迷,一度让公司陷入困境。何小鹏亲自抓一线,替换十余名高管,调整组织架构,2024年下半年才凭借MONA M03和小鹏P7实现销量逆袭。他在节目中透露,公司最初想叫“橙子汽车”,但因商标被一家洗车店注册,索要两三百万未能谈妥,最终定名“小鹏汽车”。这名字却引发争议,朋友劝他改名,称“洋气点”能让销量翻倍,但他坚持保留,认为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何小鹏还谈到造车的“后悔哲学”。他曾在2023年提出,造车是硬件、软件和服务的综合长跑,需精准规划却常后悔决策。他举例,2021年小鹏P7出海未获成功,暴露了中国车企在全球化中的短板。如今,他将自动驾驶和美学设计视为突破点,2025年小鹏投入20亿元用于智驾研发,计划2026年量产L4级无人驾驶车型。他认为,中国车企需十年以上学习,才能在全球市场与特斯拉等巨头抗衡。何小鹏的言论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调侃雷军、余承东是否“感同身受”,也有人感慨造车新势力的不易。
2025年,小鹏汽车预计第三季度交付113万至118万辆,营收196亿至210亿元,展现了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韧性。面对未来五年的淘汰赛,何小鹏的“害人”调侃既是自嘲,也为行业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