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新政策-新增3种领取情形-惠及更多参保人群切实提升资金流动性
个人养老金制度迎来新调整,新增三种领取情形,允许参保人在特定情况下提前或灵活领取养老金,包括重大医疗费用支出、长期领取失业保险金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等情况。这一政策旨在提升制度灵活性,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保障参保人权益。
艳艳小姐姐
最近听说了个大消息,个人养老金制度又有新变化了!从9月1日起,国家正式新增了三种领取情形,让这个制度变得更贴近咱们老百姓的实际需求。这事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权威性不用怀疑。消息一出,不少人都在讨论,这到底会给咱们的养老生活带来啥影响? 先说说这新增的三种领取情形到底是啥。第一种是跟医疗费用相关的。如果你在申请前的12个月内,自己、配偶或者未成年子女因为看病,医保报销后自掏腰包的费用得是医保目录内的自付部分超过了你所在省份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可以申请领取个人养老金。

这一条对那些家里突然遇到大病、医疗开支压力大的家庭来说,简直是个及时雨。第二种情况是,如果你之前两年内领了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也可以申请领取养老金。这对那些因为失业而经济拮据的人来说,算是个不错的补充。第三种是,如果你在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也可以直接申请领取个人养老金。这一条明显是照顾低收入群体的,挺暖心的。 其实,个人养老金制度是2022年11月25日正式开始实施的,作为咱们国家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主要是鼓励大家自愿参加,通过个人账户积累养老资金。
以前,能领取养老金的情况只有三种:一是到退休年龄领取基本养老金,二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三是出国定居。现在加了这三种新情形,政策明显更灵活了,考虑到了更多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场景。 据报道,这次的调整是为了让个人养老金制度更接地气。毕竟,之前不少人觉得这个制度吸引力不够,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因为个人养老金是完全自费的,每年最高能存12000块,存的时候还能享受点税收优惠,但前提是你得有一定的收入水平,能交得起个税才行。
可现实是,很多人收入不高,算上各种专项扣除,根本不用交个税,税收优惠对他们来说就没啥意义。而且,如果提前取出,还要交3的个人所得税,这让不少人对参与积极性不高。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个人养老金账户开了7200多万个,但实际缴费的人数远没这么夸张。这次新增的领取情形,估计就是想解决这些问题,让更多人觉得这个制度“有用”。 另外,这次政策还新增了两种申请渠道,具体细节虽然还没完全公开,但据说会更方便大家办理。
有人在网上分析,这可能是为了简化流程,比如通过线上平台或者银行直接申请,省得跑来跑去。毕竟,现在数字化服务这么发达,养老金领取也得跟上节奏吧。 说到底,这政策调整的目的是让个人养老金更好发挥作用,尤其是对那些生活遇到困难的人,能多一份保障。网上有不少人讨论,说这政策对高收入群体吸引力更大,因为他们能享受到更多税收优惠,但对普通人来说,新增的这三种情形也算是个实实在在的利好。毕竟,谁家还没个突发情况呢?
能多条路子用上自己的养老金,总归是好事。 当然,也有人担心,政策虽然好了,但宣传和落地得跟上。像之前个人养老金刚推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压根不知道怎么操作,银行虽然有各种优惠活动,但真正了解的人不多。希望这次新政策能多宣传宣传,让大家都知道怎么用、用得好。 总的来说,这次的调整让个人养老金制度更人性化了,也更贴近咱们的实际生活。9月1日起就正式实施了,估计很快就会有更多细则出来。如果你有个人养老金账户,不妨关注下,说不定以后真能派上大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