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泰被判死缓受贿316亿余元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星泰因受贿316亿余元,被桂林中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案件揭露其21年跨省敛财,引发公众对反腐力度与官员监管的热议,社会震动。
杨紫
2025年8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星泰受贿案,判处其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追缴受贿所得316亿余元及孳息,上缴国库。据黑子网报道,此案因金额巨大、跨度长达21年,迅速引发社会热议,刘星泰受贿316亿话题在社交媒体上阅读量超5亿,网友惊叹“金额触目惊心”。 法院查明,2003年至2024年,刘星

泰利用担任山东省无棣县委副书记、县长,无棣县委书记,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山东省日照市委副书记、市长,日照市委书记,海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等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企业经营、业务承揽、资金拨付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直接或通过他人非法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316亿余元。案件于2024年5月29日开庭,历经3个月审理,于8月26日宣判。 刘星泰的贪腐轨迹令人震惊。
他从2003年起在山东多个岗位上利用职权谋私,2017年调任海南后,继续在政法系统和人大任职期间大肆敛财。据界面新闻报道,刘星泰曾以“专横霸道”著称,作风强势,部分下属对其“敬而远之”。其受贿行为涉及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资金审批等多个领域,金额之巨创近年省级官员贪腐案件新高。2024年5月22日,刘星泰被官宣调查,11月18日被“双开”并移送司法,罪名包括“搞迷信活动”和“权钱交易”。 此案引发公众对反腐制度与官员监管的深思。
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热议,称“316亿够普通人活几辈子”,质疑其如何在长达21年时间里持续作案未被发现。专家分析,案件暴露了地方权力监督的漏洞,尤其在工程和资金审批领域,需进一步完善审计与问责机制。部分评论指出,刘星泰曾公开表示“当干部不能太舒服”,如今却因巨额受贿落马,讽刺意味浓厚。 桂林中院表示,刘星泰受贿金额特别巨大,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但考虑到其认罪态度,依法判处死缓。判决后,其未当庭表示是否上诉。
海南省纪委监委回应,将以此案为鉴,深化反腐工作,严查类似违法行为。 这起案件不仅是反腐斗争的又一标志性事件,也提醒社会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网友呼吁,加大对官员财产公示的力度,堵塞制度漏洞。未来,反腐高压态势将继续,类似案件的处理将为公众提供更多警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