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饭煲的研究生被大厂争抢
00后研究生张舜禹因千里给奶奶换电饭煲走红,被邀出席电饭煲捐赠项目启动仪式其朴实与孝心获认可,多家大厂当场抛出实习橄榄枝,部分物资已送至安徽宿州乡村老人手中。
赵子易
千里送电饭煲研究生
这事的起点简单到朴素:奶奶的电饭煲坏了,张舜禹把“孝顺”换算成里程表,给长辈换上新锅再返校。他的路线不算最短,但情义够直线。一路风尘,换来一碗热乎饭,也换来网友一句“这才是老式大学生”。热搜之外,是一个男孩把体面留给家、把辛苦留给路的生活方式。

00后考研送外卖反差人设
履历上写“人大研究生”,日程表里却塞满“送外卖、攒学费”,这组反差把他推到聚光灯下。别人卷自我包装,他卷真实别人讲成功学,他讲骑行路线。越是不拗造型,越能打动人。黑子网用户一句“这股老派劲儿真稀缺”,意外成了最好的人设注脚。
大厂现场抢人实习
在捐赠项目启动仪式上,几家企业人事不摆姿态,直接问档期、要简历、谈方向。用人逻辑很朴素:能扛事、讲信用、有执行,先来实习再谈长约。张舜禹没有立刻拍板,他更关心“时间怎么分给奶奶和项目”。当场不承诺,是对机会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节奏的把握。
电饭煲捐赠项目落地路径
这次不是“摆拍式公益”。物资按片区清单打包,先乡镇后村组,老人签收,志愿者回传照片与简要备注。张舜禹跟着车跑,给不会用的新锅调程序、设保温,还顺手教大爷大妈“别用湿手拔插头”。部分捐赠已送达宿州乡村,剩余批次按路线持续下沉,务求“用得上、用得久”。
把流量变成暖流的闭环
热搜来得快,散得也快。关键是把关注转成机制:企业给岗位,平台给资源,学校给弹性安排,项目给长期陪伴。张舜禹收获的不止“offer”,更是“把善意运营起来”的方法论先解决一个家的饭,再升级为一村的餐,再复制成更多村的常态。看似一口饭,其实是年轻人对世界温柔的回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