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女孩的红烧肉招牌-沈阳多家餐馆以此为名-引发网友强烈不满-招牌被拆除
沈阳一家名为“卖女孩的红烧肉”的餐饮店因店名涉及敏感社会议题而引发广泛争议,招牌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勒令拆除。该店位于浑南区,店名以“卖女孩”一词直指拐卖儿童等严重犯罪,网友拍摄照片曝光后迅速发酵,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约谈店主并要求连夜整改。事件不仅暴露了商家营销的低俗边界,也引发公众对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目前招牌已完全移除,门店正积极改名以符合规范。
易梦玲
沈阳卖女孩红烧肉店招牌拆除事件始末
沈阳浑南区一家餐饮门店因店名“卖女孩的红烧肉”而卷入舆论风暴。9月28日,网友在社交平台曝光该店招牌照片,店名以幽默反差为噱头,却因“卖女孩”一词触及拐卖妇女儿童等敏感神经,迅速引发不适与谴责。许多人认为此命名淡化了犯罪严重性,构成情感伤害。曝光后不到一天,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即开展调查,确认违规属实,并约谈店主。店主表示,当晚已拆除所有涉及争议字样的招牌和广告,大门两侧的红烧肉宣传牌也随之调整。事件从曝光到整改仅用数小时,体现了监管效率,但也暴露了餐饮业命名审核的漏洞。

该事件并非孤例,早前内地多地曾出现类似低俗营销案例,如借用社会热点博眼球,却忽略公众底线。沈阳此店原意或许是借“红烧肉”经典菜名制造记忆点,但“卖女孩”二字的直白表达无疑越界,网友照片显示招牌醒目张贴,路人驻足议论。整改后,门店大门虽暂无新名,但内部运营正常,店员透露将改用中性名称避免类似风波。这起事件提醒商家,营销创意须以社会公德为底线,否则易酿成公关危机。
市场监管部门介入沈阳餐饮店违规命名调查
辽宁沈阳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事件曝光后迅速响应,派出执法人员实地核查。经查,该店违规使用可能误导或伤害公众情感的名称,违反了广告法相关规定。官方通报明确指出,店方行为属实,已责令立即整改,包括拆除招牌、删除线上图片,并约谈负责人进行教育。浑南区分局表示,此类命名涉嫌低俗炒作,影响社会风气,将加强日常巡查,避免类似问题复发。 调查过程高效透明,9月29日上午,网友再次拍摄现场显示,招牌文字已全部移除,仅剩空架子矗立。
店主在接受采访时承认,店名源于网络流行语,本意无恶意,但忽略了潜在风险。监管部门强调,餐饮企业命名须经审核,禁止借敏感话题博取关注。此举不仅维护了公共秩序,也为全国餐饮业敲响警钟,预计后续将出台更细化的指导意见。
网民热议卖女孩红烧肉店名争议与社会影响
事件在黑子网上迅速传播,网友热议焦点直指店名对拐卖犯罪的轻浮态度。许多人感慨,此类“擦边球”营销看似巧妙,却无异于对受害者二次伤害,呼吁商家回归本真。评论区充斥“太低级了”“社会底线在哪里”等声音,有人分享类似经历,强调教育意义大于惩罚。舆论压力下,店方连夜行动,体现了公众监督的力量。 从更广层面看,此事折射出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放大效应。一张照片即可引爆全国讨论,凸显社会对正义的敏感。专家分析,餐饮业竞争激烈,商家常求新奇,但忽略伦理易适得其反。
事件后,多家媒体跟进报道,呼吁加强广告审查机制,以防低俗内容泛滥。公众的集体发声,不仅促成整改,还推动了相关法规的完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