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保利城惊现遛企鹅场景-居民纷纷围观拍照-饲养合法已报备动物部门
11月7日,黑龙江哈尔滨市道里区保利城5期小区,一名女子牵着活泼小企鹅在社区中庭悠闲散步,企鹅摇摆着身躯跟随步伐,引来周边居民驻足围观,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奇特一幕。视频迅速流传网络,网友惊呼“哈尔滨冬天本就奇幻,现在连企鹅都来小区串门了”,但事件也引发对动物权益和法律边界的热烈讨论,物业与社区介入调查,揭开私养野生动物的隐忧。
何丹彤
哈尔滨市道里区保利城5期小区突发奇闻,一名女子携企鹅现身社区中庭遛弯,画面温馨却又诡异,迅速登上网络热搜。事发当日正值初冬,哈尔滨街头已飘起细雪,小区内绿地与假山环绕的休闲区本是居民晨昏散步的寻常去处,却因这一不速之客而变得热闹非凡。视频显示,女子身穿休闲外套,手持一条简易牵引绳,连接着身高约膝盖的年轻帝企鹅,那小家伙步履蹒跚,偶尔低头啄食地上的落叶,模样憨态可掬。围观群众中,有人忍不住上前询问,女子简短回应“这是我的宠物”,随即加快脚步离去,未做过多解释。

这一幕被多名小区居民捕捉并上传至社交平台,短短数小时内浏览量破百万,评论区瞬间被“太可爱了”“这是在拍电影吗”“哈尔滨的冬天果然不一样”等留言刷屏。 物业管理人员在接到居民反馈后,第一时间调取监控录像确认事件经过。他们表示,该女子并非小区业主,事发时正值午后高峰,社区安保人员本欲上前核实身份,但女子已携企鹅匆匆离开现场,仅留下短暂的惊鸿一瞥。物业强调,小区作为封闭式住宅区,严格执行访客登记制度,此类携带特殊动物的行为属违规操作,已上报社区相关部门处理。
同时,物业提醒业主,社区公共区域禁止携带不明来源动物活动,以维护整体环境卫生和安全。
哈尔滨女子小区遛企鹅事件始末详解
这一事件的核心在于其突发性和视觉冲击力,从视频曝光到官方回应,仅用时一天不到,便演变为全国性话题。事发11月7日下午2时许,保利城5期小区中庭人流渐多,一位30岁左右的女子突然出现,她身旁跟着那只体型娇小的企鹅,毛色黑白分明,眼神好奇地打量四周。围观者描述,企鹅似乎适应力强,并未表现出明显不适,但其在陆地上的笨拙步伐与小区水泥地面格格不入,引发居民既好奇又担忧的复杂情绪。物业监控显示,女子进入小区时未刷卡登记,疑似从侧门步行进入,逗留约15分钟后即消失在视线中。
这一过程虽短暂,却因其罕见性而被放大,网友通过慢镜头分析视频,推测企鹅可能为幼年个体,体重不足10公斤,适合短时户外活动,但长期暴露在非原生环境中恐生隐患。
个人私养企鹅合法性与风险评估
个人私养企鹅的合法性问题,直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核心条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非法猎捕、交易、运输、携带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企鹅作为南极典型物种,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一级保护,中国严格执行进口管制,仅限科研、展览或养殖场专用许可。女子自称“个人所有”并携带保温箱遛弯,明显不符合上述要求,涉嫌非法持有和运输。
专家分析,此类行为不仅违法,还可能涉及走私链条,来源或为境外非法贸易,单只幼企鹅黑市价或达数万元。
哈尔滨遛企鹅热议下的动物保护启示
事件引发的热议,折射出公众对动物保护意识的觉醒与不足。从黑子网用户上传的首条视频看,初始评论多为娱乐化表达,如“企鹅来哈尔滨度假了”“这小区高端大气”,但很快转向理性讨论,呼吁加强野生动物科普教育。网友分析,哈尔滨极地馆每年冬日“街头遛企鹅”活动已成品牌,那是用牵引车模拟自然迁徙的公益表演,参与者达万人次,与私养遛弯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提升了公众环保素养,后者则暴露了个体行为的无知。专家解读,此类热搜事件虽短暂,却能放大法规影响力,促使更多人关注CITES公约在中国执行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