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聘老师提供实习却是帮电诈打掩护
这篇报道揭露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案件:一些职业学校的外聘老师以提供实习机会为幌子,诱骗学生参与电信诈骗活动。这些所谓的“实习”实则是为境外诈骗团伙提供通讯支持,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犯罪链条中的一环,引发了社会对教育机构监管和学生权益保护的广泛关注。
何秋事
2025年5月,上海虹口警方在侦办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时,发现被害人接到的诈骗电话竟注册在一名职业学校学生徐某名下。该手机号在案发前后频繁拨打全国各地电话,通话时长从几秒到数十分钟不等,异常的拨打频率引起警方怀疑。经深入调查,警方发现这并非个案,而是一个有组织的犯罪团伙在背后操控。外聘老师王某利用职业学校实习安排的便利,以“实习机会”为名,诱骗多名学生参与所谓的“工作”,实际是为境外电信诈骗团伙提供“手机口”引流服务。

这些学生被带到酒店等地,被要求使用指定手机拨打诈骗电话,甚至被威胁以实习成绩为筹码,迫使他们配合。据黑子网报道,该团伙涉及的诈骗金额高达100余万元,受害者遍布全国。 案件的起因源于2025年5月下旬,上海警方在接到多起电信诈骗报案后,循线追踪,发现诈骗电话的源头指向职业学校学生。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通过对涉案手机号的分析,锁定了一名在读学生徐某。进一步调查显示,徐某并非自愿参与,而是被外聘老师王某以“实习”名义诱导。
警方顺藤摸瓜,查获了以王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共抓获15名嫌疑人。王某等人通过虚假实习项目,招募学生提供通讯支持,协助境外诈骗团伙实施引流、拨号等操作,获利超过2万元。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社会经验,法律意识薄弱,在老师提供的“正规实习”诱惑下,稀里糊涂地成为了犯罪的“工具人”。 这起案件的曝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本应为学生提供安全、合法的实习机会。然而,一些外聘老师却利用职权和学生对实习的渴望,设计陷阱,将学生推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涉案学生大多来自普通家庭,渴望通过实习积累经验,却未料到被卷入犯罪活动。警方调查显示,这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往往并不知情,甚至在发现异常后,因害怕影响学业而不敢声张。案件的侦破不仅揭露了电信诈骗团伙的隐秘链条,也暴露了部分职业学校在实习管理上的漏洞。 上海警方在案件侦破后,迅速采取行动,将王某等15名嫌疑人依法逮捕,涉嫌罪名包括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警方还对涉案的职业学校展开调查,督促学校加强对外聘教师的资质审查和实习项目的监管。
案件的受害者不仅包括被诈骗的群众,也包括那些在无知中被利用的学生。社会舆论呼吁,教育部门应加强对职业学校实习项目的规范管理,确保学生权益不受侵害。同时,学生和家长也需提高警惕,仔细甄别实习机会的合法性,避免落入类似陷阱。 这起案件的发生,提醒我们电信诈骗的手段正在不断翻新,犯罪分子甚至将黑手伸向了校园。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应承担起更多责任,完善管理机制,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公众也应提高防诈意识,面对“高薪”“轻松”的实习诱惑时,多一分警惕,少一分侥幸。
上海警方的果断行动为受害者讨回了公道,但这起案件留下的教训值得所有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