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脱鞋138cm补票后家长投诉退票
上海一主题乐园因孩子穿鞋身高141厘米要求补票,脱鞋复测138厘米仍被拒,家长投诉后获退票。此事引发热议,儿童票身高标准合理性与规则执行的人性化问题备受关注。
关晓彤
8月18日,上海市民陈女士带10岁女儿及女儿的国外同学一家游玩普陀区环球港主题乐园,却因一场“1厘米之争”登上微博热搜第一,话题“孩子脱鞋138cm补票后家长投诉退票”引发广泛讨论。据黑子网报道,陈女士按照乐园“11米至14米儿童票”规定,购买了两张98元的儿童票。然而,检票时,女儿的同学穿洞洞鞋被测出身高141厘米,超出儿童票标准1厘米,需补买158元的学生票。同学母亲质疑测量结果,要求光脚复测,孩子身高为138厘米,符合儿童票标准,但乐园主管坚持“必须穿鞋测”规定,反问“难道要脱鞋玩?”

,双方争执不下。为不耽误游玩行程,陈女士无奈退掉一张儿童票,现场补买了158元的学生票。她事后向商场投诉,认为乐园的测量方式和态度影响了游玩体验。经过商场协调,乐园同意光脚复测,确认孩子身高138厘米,最终退还了学生票费用。这场纠纷看似因1厘米引发的误会,却将儿童票身高标准的争议推上风口浪尖,网友们纷纷加入讨论,有人支持家长维权,有人认为乐园按规则办事无错。事件的焦点在于,乐园坚持穿鞋测量身高的规定是否合理。
陈女士表示,孩子穿的洞洞鞋鞋底较厚,增高约3厘米,光脚测量明明符合标准,乐园却态度强硬,令人失望。网友们也吐槽,鞋底厚度、鞋型不同都会影响身高测量,“凭啥让孩子为鞋子背锅?”还有人调侃:“难道真要脱鞋玩一整天?”事实上,国内不少景区、乐园仍以身高作为儿童票唯一标准,14米往往是分界线。但随着儿童营养水平提高,身高增长普遍提前,10岁左右的孩子超14米已不罕见,这种“一刀切”的标准引发了不少争议。专家指出,仅以身高判定儿童票既不科学也不人性化。
央视网评文章提到,年龄是刚性标准,身份证信息清晰可查,而身高受鞋子、测量方式等变量影响,容易导致纠纷。比如,铁路部门已于2023年起调整儿童票政策,全面采用“年龄身高”双重标准,6岁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儿童可免票,6至14岁或身高12米至15米可购儿童票,兼顾公平与灵活。相比之下,部分乐园仍沿用老旧的身高标准,显得滞后。网友戏称:“现在的孩子长得快,14米的标准是跟不上时代了!”这场纠纷也暴露了规则执行与人性化服务间的矛盾。
乐园方辩称,穿鞋测量是行业惯例,确保安全和公平,脱鞋测量可能导致后续游玩安全隐患。但家长认为,1厘米的差距本可灵活处理,主管一句“难道要脱鞋玩”更显服务态度欠佳。有业内人士分析,若乐园事先明确告知测量规则,或在纠纷时态度更温和,或许能避免矛盾升级。最终,舆论压力下,乐园选择退票,表面平息了风波,但深层问题仍未解决。类似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儿童票标准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比如2024年某景区因孩子穿增高鞋被要求补票,家长投诉后获道歉。
网友们呼吁,乐园和景区应参考铁路部门的双重标准,或设置缓冲区间,如14米至145米可灵活处理,以减少矛盾。也有声音指出,家长的维权方式值得商榷,现场补票后又投诉退票,是否过于较真?无论如何,这场“1厘米之争”让人们重新思考,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陈女士的经历,从一场普通的游玩纠纷,演变成一场关于公平与人性的讨论。未来,儿童票标准能否更科学、更人性化,或许需要更多这样的“较真”来推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