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防长回呛印度:公开各自飞机库存
大鹅
2025年5月7日凌晨,印巴边境爆发新一轮冲突,代号“辛杜尔行动”,持续4天,双方均宣称取得重大战果。印度空军参谋长辛格8月9日在班加罗尔活动上首次公开宣称,印度使用俄制S-400防空系统击落5架巴基斯坦战斗机和1架预警机,称其中一架侦察机在300公里外被击落,创下“最远距离地对空击落记录”。他还表示,印度袭击了巴基斯坦雅各布阿巴德基地,摧毁了指挥中心、雷达和F-16战机,迫使巴方寻求停火。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迅速通过社交平台X反驳,称印度说法“滑稽可笑”,指责其“缺乏战略说服力”且带有政治动机。他坚称巴方未损失任何飞机,反而在冲突中击落6架印度战机,包括1架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斗机。阿西夫提出,若印度对事实有疑虑,双方可公开各自飞机库存,接受第三方独立核查,以揭露真相。他还暗示,印度迟迟公布“战果”是为了掩盖自身损失。 这场口水战折射出印巴冲突的复杂性和信息战博弈。双方在5月10日达成停火协议后,战损数据一直众说纷纭。巴方早在5月7日通过Geo TV宣称击落5架印度战机,包括“阵风”、苏-30和米格-29,并俘虏多名印度军人,后澄清未俘虏士兵。印度则承认损失部分飞机,但否认6架被击落。 双方互相指责对方夸大战果,凸显“战争迷雾”下真相难辨。军事专家分析,印度可能通过S-400系统和“布拉莫斯-A”巡航导弹实施远距离打击,但击落6架飞机的说法缺乏独立证据,巴方同样未提供击落印度战机的确凿证明。 阿西夫提议公开飞机库存的意义重大。飞机库存核查可通过卫星影像、基地记录和国际观察员验证,理论上能澄清战损争议。然而,实施难度极高。印巴作为核武国家,军事透明度低,公开库存可能暴露战略弱点,双方均缺乏信任基础。此外,第三方核查需国际机构介入,但印巴冲突的敏感性可能使中立核查难以实现。网友在X上热议:“公开库存听起来公平,但谁敢先亮底牌?”还有人调侃:“这比拼的是嘴炮还是实力?”从更广视角看,印巴冲突根源在于克什米尔争端,近年紧张局势加剧。2025年,印度采购26架“阵风”战机,巴基斯坦则进入高度戒备,双方军备竞赛升级。 阿西夫曾警告,若局势恶化,可能引发“核战”风险,凸显冲突的危险性。 信息战也成为双方博弈的新战场,印度通过延迟公布“战果”塑造国内舆论,巴方则以公开核查提议反击,试图占据道义制高点。 这场争议不仅关乎战损数据,更反映了印巴在军事、政治和舆论上的较量。公开飞机库存的提议虽大胆,但更像是阿西夫对印度说法的策略性回应,而非切实可行的方案。未来,双方需通过外交途径缓解紧张局势,避免信息战升级为更大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