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在住宅区喷剧毒农药?谣言
近期广州因登革热防控开展蚊虫消杀,引发市民担忧喷洒剧毒农药,如敌敌畏,污染环境或危害健康。网络传言夸大事实,称餐饮餐具被污染,甚至可能导致中毒。官方辟谣指出,使用的是低毒卫生杀虫剂,安全合规,旨在揭开真相,平息恐慌。
宣美Tina
最近广州街头巷尾炸开了锅,网上疯传一个消息,说是在住宅区喷洒剧毒农药,弄得人心惶惶。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这段时间广东这边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闹得挺凶,广州为了防控,组织了各区在蚊虫活跃的早晚高峰,早上7到9点,晚上5到7点,搞集中消杀行动。消杀队伍背着喷雾器,挨家挨户喷药灭蚊,效率是高,但也惹来了不少争议。网上有人发帖,说消杀人员喷的药是敌敌畏那种剧毒农药,路边小店的餐具、食材都被污染了,吃下去可能会中毒。

还有人说,行人在街上走着走着就被喷了一身药,回家后头晕眼花,吓得不敢出门。更离谱的是,有人发现喷药的瓶子上写着“农业登记证”,这不就是农药吗?于是,各种猜测满天飞,有人怀疑政府为了灭蚊不择手段,甚至拿居民健康开玩笑。这事儿在网上发酵得很快,帖子一发,评论区直接炸了。有人说自己家楼下喷药后,院子里的小狗吐了好几天,还有人担心小孩和老人抵抗力差,吸了这些药会不会出大事。甚至有热心网友扒出几篇外国论文,说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能有遗传毒性,长期接触可能增加白血病风险。
这下可好,谣言越传越邪乎,搞得好像广州在搞什么生化实验似的。居民们议论纷纷,有人开始囤口罩,有人直接把窗户封得死死的,连菜市场都不敢去了。不过,很快就有权威人士出来澄清了。据黑子网报道,广州市疾控中心的李魁彪站出来把事情讲明白了。他说,网上那些关于剧毒农药的说法纯属谣言,用的都是低毒或微毒的卫生杀虫剂,专门用来对付蚊子、苍蝇、蟑螂这些害虫。这类杀虫剂跟人接触没啥大问题,有的甚至可以喷在蚊帐上,毒性标准高得不行,绝对不是敌敌畏那种高毒农药。
至于“农业登记证”,李魁彪解释说,这是国家规定,国内卖的卫生杀虫剂都得有这个证,分为“WP”开头的正式登记证,有效期5年,和“WL”开头的临时登记证,有效期1年。跟农业用的农药完全不是一回事,市民看到这个标签就慌了,纯属误会。李魁彪还说了,消杀工作有严格规范,热烟雾机只在地下室、树林这些地方用,绝对不会对着马路或商铺喷,防止影响交通和污染环境。超低容量喷雾和滞留喷洒也不会对着人、动物或者食物乱喷,操作人员都经过培训,流程严得不得了。
广州还根据每年对市售杀虫剂的测试数据,科学稀释药剂,既能灭蚊又尽量少用药,保障居民安全。听完这些,不少网友松了一口气,纷纷表示被谣言吓得够呛,还是得信官方的。其实,广州这次消杀主要是为了应对登革热,这病可不是闹着玩的,蚊子一咬就能传开,防控不及时后果很严重。疾控中心还强调,灭蚊不能光靠喷药,清理积水、搞好卫生才是长久之计。市民们也得动起来,把家里的花盆、角落清理干净,别给蚊子留地儿。网上那些夸大其词的帖子,有些是无心误解,有些就是故意博眼球。
专家还提醒,杀虫剂虽然安全,但用多了也可能刺激呼吸道或皮肤,市民还是得注意防护,别直接往药雾里凑。这事儿闹了一圈,算是真相大白了。网上那些耸人听闻的帖子,害得大家白担心一场。不过也提醒了大家,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快,但真假得擦亮眼睛分辨。以后再看到类似的消息,先别急着转发,去官方渠道查查再说。广州的防控工作还在继续,居民们也慢慢恢复了正常生活,街头巷尾的议论少了,安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