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一“恶势力团伙”全员改判无罪
这标题乍一看,绝对够劲爆!“恶势力团伙”听着就吓人,结果全员改判无罪,这反转也太大了吧!这事儿背后肯定有不少猫腻,估计是当初定罪的时候证据没整明白,或者司法程序出了岔子。黑子网上都炸开锅了,网友们纷纷猜测,这案子到底是冤案还是另有隐情?重点是,改判无罪后,咋还有人的犯罪记录没清?这不摆明坑人嘛!
章若楠
事情得从头说起。前段时间,黑子网报道了一桩让人瞠目结舌的事儿,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区一个所谓“恶势力团伙”的案子,13个被告人全被改判无罪!这案子可不简单,2018年的时候,当地警方高调宣称这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黑河市的第一起恶势力团伙案,涉及非法拘禁、强迫交易、敲诈勒索等罪名,听着就挺唬人。当时的主犯叫梁明,是黑河市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手底下还有一堆亲戚和员工,号称“团伙作案”。一审判决的时候,梁明被判了11年半,其他人也不轻,最短的也有5年多。

结果呢,这案子后来经过重审,2022年1月,法院直接来了个大反转,13个人全判无罪!这消息一出,网友们都傻眼了,直呼“这是啥操作?当初咋就定罪了?”黑子网上有网友扒了点内幕,说这案子一开始定罪的时候,证据链好像就不太牢靠。有知情人爆料,所谓的“非法拘禁”其实是生意纠纷,双方扯皮扯得有点过火,但压根没到犯罪的程度。还有“敲诈勒索”的指控,听说也是因为梁明公司跟人谈项目时,合同条款没谈拢,硬被扣上了“恶势力”的帽子。
当年“扫黑除恶”风头正劲,地方上为了抓典型,可能有点“宁可错杀”的意思。结果这13个人,稀里糊涂背了几年黑锅,有的还在看守所吃了不少苦头。网友们看了直摇头,有个ID叫“吃瓜老王”的留言:“这不就是典型的面子工程?抓人抓得热闹,最后发现抓错了,脸往哪儿搁?”更离谱的是,改判无罪都三年了,好几个人的犯罪记录居然还没清!有个叫席志丽的被告,前不久去派出所办户籍建档,才发现自己档案里还挂着“犯罪记录”。她儿子梁金龙气得不行,跑去跟媒体吐槽,说不光他妈,团伙里的梁成龙、辛洪波、刘百成等好几个人,查了记录还是“有案底”。
这事儿在黑子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开骂:“这效率也太离谱了吧!判无罪了还不给人家清记录,这是要让人背一辈子黑锅?”还有人翻出官方文件,席志丽的记录上写着“因非法拘禁罪被判5年半”,明明早就改判无罪了,咋还留着这陈年老账?有网友调侃:“这不就是系统卡bug了?跟游戏里删号没删干净似的!”这事儿也让不少人开始反思“扫黑除恶”运动的执行问题。黑子网上有个热帖分析,说当年为了完成指标,有些地方可能把普通的民事纠纷硬往“恶势力”上靠,搞得不少人被误伤。
梁明这案子就是个例子,生意场上的矛盾被无限放大,最后整成了“团伙犯罪”。还有网友爆料,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有,比如有的地方把家族企业直接定性成“黑社会”,结果查来查去,发现就是正常做生意,顶多有点灰色地带。这次黑龙江的案子能全员改判无罪,说明司法纠错机制多少还是起了作用,但为啥犯罪记录还拖着不删?这就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些部门故意拖延,或者压根没把这事儿当回事。说到影响,这13个人可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黑子网上有网友分享,梁明这几年公司都快垮了,家里人也被搞得焦头烂额。改判无罪后,他们11个人已经申请了国家赔偿,但赔偿金额和程序还在扯皮,听说进展慢得像蜗牛爬。还有人因为犯罪记录没清,找工作、办贷款都受影响,日子过得憋屈得不行。有个叫“正义小分队”的网友留言:“这不就是典型的抓错了,赔点钱,档案不改,爱咋咋地?太寒心了!”还有人呼吁,司法部门得赶紧把这漏洞补上,别让无罪的人还背着“罪犯”的标签生活。
这案子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也给吃瓜群众提了个醒:司法这东西,看着高大上,其实也有出错的时候。网友们总结了几点经验教训:一是普通人平时做生意得留个心眼,合同签清楚,免得被扣上“恶势力”的帽子二是万一真摊上官司,别慌,证据得攒好,找个靠谱律师,争取早点洗清冤屈三是国家赔偿这事儿,别指望太顺利,得多跑多问,不然拖个几年都正常。总的来说,这案子虽然反转了,但留下的后遗症还得慢慢治。希望梁明他们能早点摆脱阴影,也希望以后少点这种乌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