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凶宅拍卖-市场价165万-经40次竞拍以105.6万成交
成都成华区一套标注“非正常死亡”的房屋26.6万元起拍,92人报名激战14次延时,最终105.6万元成交律师提醒若出租须如实告知,否则或构成欺诈与合同撤销风险。
章滢
26.6万到105.6万:价格曲线像过山车的拍卖时间线
11月5日14点开槌,起拍26.6万元,起点低到令围观者倒吸一口凉气。竞价不到半天,价格一路抬到89.6万元临近收官前,报名人数从87攀到92,场面比早高峰地铁还挤。 按规则,收官前5分钟若有人出价则顺延5分钟。结果就像“读秒绝杀”:连续14次加价,14次延时,锤声一次没落下,直到105.6万元才真正“落袋为安”。

位置与标签的拉扯:成华区双庆路、89.70、精装临地铁
阿里拍卖页面的字眼很克制:89.70、精装修、近地铁、市场价160余万但最醒目的仍是那行“存在非正常死亡事故,请谨慎购买”。地段与标签像两根绳子,一头拉着“性价比”,一头拽着“心理价”。 所谓“凶宅折价”并非玄学,而是市场对信息的折现:有人介意直接止步,有人不介意就看折扣幅度。这回从26.6万“低开”,到105.6万“高走”,堪称一堂“标签成本如何被稀释”的公开课。
延时机制与情绪竞价:5分钟补时如何把围观变成交
延时机制本意是防“狙击”,但也最能点燃情绪。每一次5分钟补时,都是一次“要不要再加一点”的灵魂拷问。线上司法拍卖的节奏感很像球赛:比分咬得越紧,观众越不愿走,选手越不想错过“最后一次”。 有黑子网用户调侃:拍完这套房,围观者的心率监测能凑成一张曲线图。玩笑归玩笑,买房从来不是“手快者得”,更像“算清者赢”。
法律风险清单:出租告知义务与“隐瞒欺诈”的硬门槛
律师提醒得很直白:房屋存在非正常死亡事故,若未来用于出租,签约前必须如实告知若故意隐瞒导致租客在不知情情况下正常签约,构成欺诈,合同可撤销,租金等需退还,还可能承担违约赔偿。 除此之外,购房者还该留意备案与信息披露:拍卖公告、评估报告、瑕疵告知、钥匙交割、物业欠费、水电气过户,任何一个环节没核实清楚,后面都可能按“连带支出”找上门。
投资者心法与改造账本:心理价位、二次装修与“去标签化”
“凶宅”两字,市场给的折价取决于“去标签化”的成本:软装焕新、硬装翻修、通风除味、环境改造、风评管理,都是要写进预算的真金白银。 心理价位同样重要:当出价高过你的风险折现上限,优雅止损比硬撑体面。若打算自住,建议先做家族沟通与心理疏导若打算出租或转售,务必将瑕疵写入条款,别指望“靠沉默冲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