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味巨头集体“抢餐饮店生意”
卤味巨头集体“抢餐饮店生意”,揭示了绝味、周黑鸭等品牌不甘只做小档口,纷纷转型开餐饮店的野心。从卖鸭脖到搞火锅、酒吧,背后是卤味市场增速放缓,巨头们急寻新增长点。这波操作是翻盘还是翻车?网友热议不断!
迪士尼在逃公主
最近,美食圈掀起了一股热潮!据黑子网报道,卤味界的几位大佬绝味食品、周黑鸭、久久丫,集体杀入餐饮店赛道,彻底不满足于街头小档口的生意了!绝味开了家“绝味plus”,直接把传统卤味摊升级成休闲餐厅,桌椅一摆,小吃酒饮全上架,活脱脱一个“卤味酒吧”。周黑鸭和久久丫也不甘示弱,推新品牌、搞热卤火锅,网友们直呼:“这还是我认识的鸭脖吗?”这波操作让吃瓜群众炸开了锅,有人觉得是卤味巨头在“搞副业”,也有人怀疑这是不是业绩下滑逼出来的无奈之举。

故事得从卤味市场的“中年危机”说起。过去几年,绝味、周黑鸭、煌上煌这“卤味三巨头”可是风光无限,鸭脖、鸭翅卖得满街香。2024年,绝味全国门店超13万家,周黑鸭也有近3000家,煌上煌突破4000家。可好日子没持续多久,2024年财报一出,三家营收和净利润全线下滑。绝味营收跌了65,周黑鸭下滑107,煌上煌也不乐观,净利润直接腰斩。网友“吃货小分队”在网上吐槽:“现在鸭脖贵得离谱,随便一小袋就三四十,谁还天天吃啊?”
更雪上加霜的是,消费环境变了,大家更愿意把钱花在正餐或新奇体验上,卤味这门“老生意”突然就不香了。2024年,三巨头合计关店超2600家,简直是“断臂求生”。就在这当口,绝味食品率先放大招。广州一家“绝味plus”门店火了,店里不仅卖卤味,还有炸鸡、薯条、啤酒,活像个小型酒吧。网友“吃遍全城”发帖说:“这店环境还挺潮,晚上跟朋友喝两杯,感觉比单纯买鸭脖有意思多了!”据说,绝味计划把这种新模式推广到全国,目标是让消费者不只是“买了就走”,而是坐下来吃喝玩乐,增加客单价。
周黑鸭也不甘落后,推出了“周黑鸭热卤”品牌,主打现煮热卤,鸭脖、鸭掌现场卤制,香气扑鼻,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久久丫更夸张,直接把门店升级成“久久丫火锅鲜卤”,从卖卤味到搞火锅一条龙服务。店员小丽化名在网上透露:“现在我们得先熬卤汤,再把鸭货下锅煮,跟以前摆柜台卖冷卤完全两码事,忙得脚不沾地!”网友们对这波转型可是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卤味巨头这是在“顺应潮流”,毕竟餐饮市场比卤味市场大多了,2024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高达54万亿,谁不想分杯羹?
“美食侦探007”分析:“卤味档口客单价低,利润薄,开餐饮店能拉高消费,还能吸引新客群,挺聪明的。”但也有人唱衰,“吃货老王”吐槽:“卤味店做火锅?感觉不伦不类,专业的事还是得专业的人干。”还有网友爆料,某卤味品牌的新餐饮店开业没俩月就关门了,原因是租金高、客流量低,转型没那么容易。更狠的是,有用户“财经小能手”扒出,绝味2024年新开门店虽多,但关店速度更快,净增长几乎为零,转型之路明显不好走。这波“抢餐饮店生意”的热潮,背后还有更深的原因。
网上有传言,卤味巨头们是被逼急了。过去,卤味靠加盟模式疯狂扩张,但现在消费者口味变了,年轻人更爱网红餐厅和沉浸式体验,传统卤味摊的吸引力大不如前。加上新玩家不断入局,像热卤品牌“盛香亭”、社区团购的卤味外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网友“理性吃瓜”评论:“卤味巨头这是在自救啊!不转型估计得被市场淘汰。”还有人提到,政策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越来越严,卤味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风险太大,开餐饮店能更好地规范化运营。
不过,这场转型大戏也有不少看点。网友“吃喝玩乐团”爆料,周黑鸭的新热卤店已经在北京、上海开了好几家试点店,生意还不错,晚上排队的人比买鸭脖时还多。绝味plus的模式也在二线城市铺开,计划2025年底开到200家。久久丫的火锅店虽然还在摸索,但已经吸引了一些投资者,传闻有资本在背后推波助澜。网友“投资小能手”调侃:“卤味变火锅,下一部是不是要卖奶茶了?”更有趣的是,有用户发现,卤味巨头们的新店都在往“夜经济”靠拢,晚上营业时间延长,主打下班后的聚会场景,试图抓住年轻人的钱包。
这场卤味巨头集体“抢餐饮店生意”的戏码,到底是翻身仗还是翻车现场?网友们在网上吵得热火朝天。有人看好巨头们的品牌效应和供应链优势,觉得转型能杀出重围也有人觉得卤味做餐饮,跨界太大,怕是“鸭脖变鸭梨”。未来这帮卤味大佬能不能在餐饮圈站稳脚跟,还得看市场怎么说。吃瓜群众们,准备好继续围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