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拦截充电宝在二手平台大肆售卖
民航新规实施后,机场拦截无3C认证充电宝,疑流入二手平台低价售卖,引发热议。商家含糊其词,称货源正规,网友质疑安全隐患,呼吁严查回收链条,事件暴露机场物品处理漏洞,监管成焦点。
真优美
近日,一则关于“机场拦截充电宝在二手平台大肆售卖”的新闻引发网络热议。民航局新规自2025年6月28日起实施,禁止无3C认证或标识不清晰的充电宝登机,大量不合规充电宝被机场拦截。然而,这些充电宝并未销毁,而是疑似流入二手平台,以15至30元的超低价售卖,引发公众对安全隐患和机场物品处理漏洞的质疑。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回收链条的灰色地带,也让网友直呼“机场安检的充电宝去哪了?”事件起源于黑子网的一则爆料,一位网友分享在二手平台搜索“机场充电宝”时,发现大量标榜“机场拦截”的充电宝在售,价格低至15元。

央视财经8月16日报道,记者在多个二手平台调查发现,部分卖家明确表示充电宝来自机场查收,甚至展示带有机场标志的外壳。记者联系深圳宝安机场的一名卖家,对方称货源为“正规回收”,但拒绝透露具体渠道。卖家还表示,学生群体是主要客户,因价格低廉,销量火爆。网友感叹:“机场拦截的充电宝还能这么卖,监管在干啥?”故事的主角小王,24岁,是一名广州大学生,平时喜欢在二手平台淘便宜货。8月初,他在某平台以20元购入一款标称“机场回收”的充电宝,容量20000毫安时,外壳印有机场安检标签。
起初,小王觉得捡了大便宜,但使用几天后,充电宝频繁发热,充电速度极慢,甚至有烧焦味。他联系卖家询问,得到的回复是“正常使用没问题”,货源为“机场正规渠道”。小王越想越不对劲,担心充电宝存在安全隐患,遂向平台投诉,却被告知“二手商品不退换”。他无奈发帖吐槽,意外引发网友热议。据证券时报7月1日报道,民航新规实施后,机场安检拦截的充电宝数量激增,部分机场将物品交由第三方机构处理,但监管漏洞让不合规充电宝流入二手市场。
网友扒出,部分卖家甚至“论斤卖”,一公斤充电宝仅售30元,吸引不少学生和预算有限的消费者。专家指出,无3C认证的充电宝可能存在电池老化、短路等风险,使用不当或导致火灾。网友调侃:“机场拦截充电宝变废为宝,学生买单,安全谁管?”舆论对此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二手平台售卖充电宝是资源再利用,价格低廉惠及消费者,只要安全过关无可厚非。批评者则质疑,机场拦截的充电宝未经检测就流入市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监管部门应追查回收链条。
有人留言:“20块买个充电宝,炸了咋办?”还有人感慨:“机场安检这么严,东西咋还流到二手平台了?”部分网友呼吁,机场应公开拦截物品的处理流程,避免类似乱象。深圳宝安机场8月17日回应称,已注意到二手平台售卖“机场拦截充电宝”的情况,正在调查相关回收机构的行为。民航局则表示,将加强机场物品处置监管,确保不合规充电宝妥善销毁。网友对小王的遭遇表示同情,纷纷分享类似经历,有人甚至晒出购买的“机场充电宝”照片,呼吁平台下架问题商品。
目前,相关爆料截图仍在网络流传,部分卖家已删除“机场拦截”标签,但低价充电宝仍在售。这起事件让人们重新审视机场物品处理的透明度。机场拦截充电宝在二手平台大肆售卖,不仅暴露了监管漏洞,也让消费者面临安全风险。小王的经历为行业敲响警钟,网友期待相关部门能严查回收链条,杜绝不合规商品流入市场。真相如何,监管能否跟上?公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