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称已控制加沙城郊区地带
以色列军方宣布已控制加沙城郊区地带,摧毁哈马斯设施并展开清剿行动。强行驱离数十万巴勒斯坦人引发争议,国际社会呼吁停火,人道危机加剧。
痞幼
8月20日,以色列国防军通过官方渠道宣布,已完全控制加沙城郊区地带,包括泽通和贾巴利耶等关键区域。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全球关注,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以军称,此次行动旨在摧毁哈马斯在加沙城郊区的军事设施,打击其指挥链,并巩固对该地区的控制。然而,行动中大规模驱离平民的做法,让人道主义危机进一步升级,引发了强烈争议。在加沙城郊区,战斗的硝烟尚未散去。以军表示,过去几天,部队在泽通地区摧毁了20多处哈马斯设施,包括地下隧道和武器库,击毙了包括一名哈马斯指挥官在内的20余名武装人员。

行动中,以军使用了美国提供的特制推土机,逐寸清理地形,引爆哈马斯预埋的炸弹,确保地面安全。8月17日,坦克和无人机配合,突袭了加沙城南部的萨布拉社区入口,进一步扩大控制范围。以军还通过传单和广播警告平民撤离,称将对剩余武装分子展开“清剿”。在加沙城郊区的一处临时避难所,记者见到了刚刚逃离泽通的巴勒斯坦居民艾哈迈德。他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背着仅有的几件衣物,脸上满是疲惫。艾哈迈德回忆,战斗开始时,爆炸声接连不断,街道被坦克封锁,家人只能连夜逃往南部。
“我们什么都没带,家没了,吃的也没有。”他无奈地说,南部所谓的“安全区”早已人满为患,物资短缺让生活雪上加霜。据报道,此次行动导致数十万巴勒斯坦人被迫南迁,加沙人道危机进一步恶化。国际社会对以军的行动反应不一。联合国人权办公室8月18日发表声明,呼吁立即停火,警告强行驱离平民可能违反国际法。美国国务院则表示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但敦促其减少平民伤亡。欧洲多国领导人则对大规模驱离表达担忧,法国外交部呼吁召开紧急会议,商讨人道救援方案。
与此同时,哈马斯谴责以军行动为“种族清洗”,誓言继续抵抗。网络上,这场冲突引发激烈争论。黑子网用户对以军控制加沙城郊区的消息展开热议。一些网友认为,以军行动是“精准打击恐怖主义”,支持其清剿哈马斯另一些人则愤怒谴责平民的遭遇,称“这是人道灾难”。一位网友留言:“加沙城都快成废墟了,平民去哪逃?”还有人调侃以军推土机的“寸土必争”战术,戏称“连石头都不放过”。这些讨论反映了公众对冲突的复杂情绪。以军行动的背景,是俄乌冲突升级后,全球地缘政治的紧张加剧。
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选择此时扩大攻势,可能意在趁国际注意力分散,迅速巩固对加沙的控制。然而,行动的代价不容忽视。据巴勒斯坦卫生部门统计,截至8月20日,加沙冲突已导致超过4万平民伤亡,基础设施几近瘫痪。联合国数据显示,加沙城郊区原本居住着约百万人口,如今大半被迫南迁,生活陷入绝境。在耶路撒冷,一位不愿具名的以军退役军官向记者表示,控制加沙城郊区是战略需要,但长期占领将面临巨大挑战。“哈马斯善于游击战,清理隧道只是开始,真正的难题是如何稳定局势。”
他还提到,以军24小时监控哈马斯动向,但地下网络的复杂性让清剿行动困难重重。与此同时,哈马斯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视频,展示其武装人员在废墟中反击,试图鼓舞士气。这场加沙城郊区的争夺战,不仅是军事行动的较量,也是外交与舆论的博弈。以军的控制声明看似胜利,却伴随着人道危机的阴影。国际社会能否推动停火?被驱离的平民何时能重返家园?这些问题让加沙的未来充满不确定。而这场由以军控制加沙城郊区引发的风波,无疑将在全球舞台上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