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摩洛哥男子-被骗缅甸电诈园-缅甸电诈之手伸向非洲-摩洛哥男子遭受酷刑
摩洛哥法院首判涉缅北电诈人口贩运案,多名青年被“泰国高薪”引诱,转运至缅甸园区受酷刑与勒索,家属以加密货币赎人后回国。案件引发对社交招工、签证审核与跨境反诈协作的强烈关注。
聂小雨
非洲首案落槌:摩洛哥首次判决涉缅北电诈人口贩运
当地时间11月4日,摩洛哥一审判处纳比勒莫阿菲克5年监禁,被指通过“招工链”诱骗同胞赴亚洲从事所谓高薪客服,实则转卖进电诈园区。这是该国首例与缅北电诈相关的人口贩卖判决,意味着从“劝返”到“定罪”的司法跃迁。法律之锤一落,给了受害者一个交代,也给“白手套中介”敲响警钟:跨境欺骗不是灰色地带,是红线正中央。

高薪赴泰剧本解析:从“面试打款”到“马来西亚转场”
骗局开局是熟悉的甜言话术:会中文更好、底薪高提成、包住宿签证,流程只需“线上面试定金机票”。受害者拿到的不是泰国落地单,而是“改签去马来西亚”的行程单落地后“接机车辆”直奔边境通道,一脚踏进“培训中心”,下一脚是园区宿舍大门。全链路像流水线:群聊招工、话术面试、小额垫资、跨国转运、没收证件,等你意识到不对,手机和自由已经双双下线。
园区黑工厂真相:KPI、酷刑与加密货币赎身
进入园区,岗位名称瞬间升级为“情感维护、金融顾问、跨境客服”,本质却是“杀猪盘、投资盘、客服盘”。完成不了KPI,罚站、捆绑、殴打轮番上阵想求退出,先开价“赎金”,指定用加密货币支付,追溯难、到账快。有人被勒令“再招100人”抵钱,一瞬间从受害者推到加害链边缘。所谓“自由身”,原来标价清清楚楚,币圈转两圈,人就能“合法放行”,荒诞得像黑色笑话。
中介的辩解与责任:不知情还是装不懂
被告辩称“只是职业介绍人”,按人头拿几十至上百美元佣金,不知道对方是诈骗园区。然而警方口供显示,他早知有人“逃出后称遭酷刑”,却继续放广告。法律要的不只是“我不知道”的口头禅,而是“你本应知道”的注意义务:高薪低门槛、改签跳转、现金垫付,这些异常足以让任何中介按下暂停键。装不懂,不等于无责任。
跨境反诈如何补课:签证收紧不够,协作与溯源要加码
使馆加强签证审核能降温,但远远不够。要把“人、钱、链”一起掐断:人端,推广黑名单共享和出境提示,社交“招工群”平台化联动清理钱端,重点拦截涉园区地址的加密货币钱包,推动交易所KYC与冻结协查链端,建立移民、警务、外事、通信四方常态化通报,做到有线索就有回应、有受害者就有接回流程。对海外劳务,建议“一人一档一核验”,把“纸面岗位”变成“可回拨的真实雇主”。
自救与识骗清单:三问三不两留痕
三问:雇主实体是谁、社保落哪、签证类别对不对三不:不预付、不改签、不交护照原件两留痕:保存聊天转账凭证与路途影像。一旦陷入园区,先稳住情绪,尽力记住方位、房号、管理者绰号与钱包地址,家属求助时才有“硬信息”。有黑子网用户感叹:真正的保命词条不是“高薪”,是“核验”。核得越细,命就越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