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米价格逼近历史最高值
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显示,9月8日至14日5公斤装大米均价达到4275日元,逼近5月4285日历史高点。新米上市、储备米供应减少等因素交叠,市场抢购与价格压力再起。
杨紫
价格逼近历史最高值、5公斤装4275日元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在9月8日至14日那一周,日本市场上5公斤装大米的平均零售价达到了4275日元约合205.5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已连续三周上升,几乎要追平今年5月创下的4285日元历史最高纪录。媒体形容这是新一轮“大米涨价潮”重现,令普通家庭感叹“米价又要翻车”。

涨价主因:新米上市推高、储备米供应减少
报道指出,这波涨价有两条主因:一方面,新米陆续上市,但产地、成本等因素使得新米零售价本身就较高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用于平抑物价的低价储备米供应在部分地区减少,市场对平价大米的支撑力减弱。换句话说,市场上“低价米”数量收缩,消费者抢购动力被压抑,价格上行空间被打开。
极端天气与结构性供给压力
从更深层看,日本近年来遭遇高温、极端气候、稻田减产等挑战。特别是2024年夏季以来,多地水稻歉收的报道成为涨价声音的背景音。农业部长、农协等也坦言,日本稻农老龄化严重、耕地撂荒率上升,整体生产弹性不强。在这种结构性压力下,哪怕天气温和一年,价格也很难大幅回落。
政策应对:储备米释放、政府干预与进口压力
面对高涨的米价,日本政府曾多次动用储备米向市场投放,以此稳定价格。从3月起已分批投放储备米,甚至宣布再追加20万吨储备米出库用于平抑。但有媒体指出,政府投放虽大,但效果有限:一方面储备米数量本身有限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更信赖“新米”和品牌大米,储备米替代的意愿不高。此外,还有报道说日本在极端情况下首次从南韩进口少量大米,以缓解供应紧张。
舆论焦虑、民众反应与潜在影响
价格逼近高点之际,网上出现“抢购储备米”“大米争夺战”“吃不起米”的话题。超市里出现排队盛况,地方媒体拍到深夜排队等待政府储备米发售的画面。对日本普通市民来说,米饭是生活刚需,一袋米涨一两百日元就可能被感知为“有感觉的通胀”。而对中国、韩国等邻国,以及全球粮食市场观察者而言,日本米价的持续高位也可能牵涉进口政策、农产品贸易摩擦以及区域粮价联动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