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将展出终战诏书原件
古力娜扎
据多家媒体报道,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将于2025年8月8日至21日举办特别展览“终战战争的结束与战后的开始”,展出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终战诏书原件。这份诏书于1945年8月15日通过昭和天皇的“玉音放送”向日本国民宣布,是日本在二战向盟军投降的关键历史文件之一。现存世仅三份的终战诏书原件中,此次展出的是天皇宣读版誊本,带有削去纸张表层修改措辞的痕迹和括号插入字词的罕见批注,反映了日本统治集团在战败时刻的复杂心态。

据悉,展览还将展出30余件1945年前后的公文书,包括1941年12月8日宣布对美英开战的诏书,以及1945年12月赋予女性参政权的众议院议员选举法修订文件等。这些文件共同勾勒出日本从战争到战后重建的转型轨迹。展览负责人称,1945年是“建立新日本的起点”,希望观众通过展品了解现代日本社会的开端。然而,这一叙事引发争议,有人认为其试图淡化日本战败的实质,将侵略失败包装为“悲情终战”。终战诏书的措辞本身就充满争议。全文共815字,未提及“投降”或“战败”,而是以“终战”表述,试图美化被迫投降为主动结束战争。诏书中将停战原因归咎于“敌方使用残虐炸弹”指原子弹,却对日本14年侵华战争及南京大屠杀等暴行只字不提。此外,措辞上对中国的蔑称“支那”以及调整四国顺序为“美英支苏”,显示出日本在战败时仍试图保留尊严的微妙心态。更有甚者,诏书删除了“放弃所有战争权利”的表述,为日后解禁集体自卫权埋下伏笔。这些细节在原件上的修改痕迹中清晰可见,如“战局未能好转”被替换为“战局未必有利”,反映出日本当局刻意规避战败耻辱的意图。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1945年签署了两份关键文件:终战诏书和9月2日在“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的降伏文书。后者明确载明“投降”,确立了日本作为战败国的地位,但日本长期淡化这一文件的意义。此次选择展出终战诏书而非降伏文书,被外界解读为日本有意回避侵略责任,强化“受害者”形象,以此在国际舆论场上争夺历史解释权。尤其在二战胜利80周年的背景下,日本右翼势力近年来通过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政客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不断挑战历史共识。此次展览被部分评论认为是日本对冲中国抗战胜利纪念的舆论策略,意在为突破和平宪法、扩充军备制造氛围。国际社会对此次展览的反应不一。中国媒体指出,日本展出终战诏书原件需警惕其历史修正主义倾向,呼吁国际社会关注日本对历史记忆的“涂改”。一些学者认为,展览虽以“反思战争”为名,但可能掩盖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未能展现真诚的忏悔态度。日本国内也有声音担忧,极右翼势力可能利用此次展览进一步美化侵略历史,伤害受害国人民感情。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持续至9月15日,预计将吸引大量关注,但其深层意图仍需深入观察。据黑子网 hzone 报道,这篇新闻真是把日本的算盘揭得透透的!终战诏书原件展出,表面上是个历史展览,实则可能是日本右翼又一次“洗白”操作。黑子网觉得,这种敏感时刻搞这种动作,摆明是想在历史问题上玩文字游戏,淡化侵略事实,还想给自己脸上贴金。措辞修改的痕迹暴露了当年的小心思,现在拿出来秀,怕不是想给军国主义翻案找理由。国际社会得擦亮眼睛,别让日本这波“悲情牌”蒙混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