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迎来普调-全国多地密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提振消费稳定就业预期
最低工资“普调”来了!2025年9月1日起,北京、湖南、上海等多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月薪最高涨至2740元,小时工资也有提升。这波调整惠及低收入群体,保障劳动者权益,反映经济向好趋势,令人期待!
一栗小莎子
最近全国多地传来好消息,最低工资标准要上调了!从2025年9月1日起,北京、湖南等地开始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上海、广西、福建等地也早早完成了调整。这波“普调”让不少打工人心里暖暖的,感觉钱包终于能鼓一点了! 先说北京,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了通知,从9月1日起,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420元涨到2540元,涨了120元!非全日制工作者的小时最低工资也从264元调到277元。别看这120元不多,对于全职打工人来说,一个月多出这点钱,能多买几斤肉,或者给孩子添件新衣服,生活压力多少能缓解点。

湖南的调整也不含糊。湖南省人社厅发布通知,9月1日起,月最低工资标准分为三档:2200元、2000元和1800元,分别适用于不同地区。非全日制的小时工资也跟着调整,分别是22元、20元和18元。有意思的是,湖南的最低工资标准还包含了个人缴纳的社保费用,这点跟北京有点不一样,北京的最低工资不包括社保和公积金。 上海的动作更快,7月1日起,月最低工资已经从2690元涨到2740元,小时工资从24元涨到25元。
上海这标准在全国可是数一数二的高,果然是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工资也得跟上!不过,上海的细则里也说了,加班费、高温津贴、交通补贴这些都不算在最低工资里,用人单位得另外掏钱。 广西和福建也没闲着。广西从7月1日起,把全日制月最低工资调到2200元、2040元和1870元三档,非全日制小时工资对应是224元、207元和19元。福建则是4月1日起调整,月最低工资分为2265元、2195元、2045元和1895元四档,平均2100元,涨幅在4左右。
非全日制的小时工资也有相应提高,最高235元。 最低工资到底是啥?简单说,就是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里干活,用人单位必须给的最低报酬。正常工作时间包括法定工作时间,或者劳动合同里约定的时间,带薪年假、婚丧假、产假这些假期也算在内。不过,最低工资不包括加班费、夜班津贴、高温补贴这些特殊津贴。各地政策还有点小差异,比如湖南把个人社保算在最低工资里,北京和上海则不算,劳动者得自己注意这点,别被坑了。 这波调整也不是随便定的。
我国规定最低工资每两年至少调一次,幅度一般在3-5。这次调整,各地综合考虑了生活成本、平均工资、失业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比如,上海2740元的月最低工资全国最高,北京2540元紧随其后。调整背后,是对低收入群体的关怀,也反映了经济在稳步向好。 不过,工资涨了也有例外情况。比如,病假期间工资可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但不能低于80。如果单位效益不好,协商待岗,工资也能低于最低标准,但也得保底80。还有,旷工或者请事假,单位扣了工资后,可能会低于最低标准。
这些情况,劳动者得心里有数,别稀里糊涂吃亏。 这波“普调”让不少网友直呼给力,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感觉生活更有盼头了。有人算了笔账,月薪涨120元,一年就是1440元,够买台不错的手机了!不过也有人担心,工资涨了,物价会不会也跟着涨?毕竟生活成本高,工资涨点可能还不够花。 总的来说,这次最低工资调整是个好信号,说明国家在努力保障劳动者权益,也让大家对未来经济更有信心。希望各地继续落实好政策,让打工人的钱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