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机器人-持续亏损三年超8亿-行业如何摆脱卖得越多-亏得越狠的怪圈
酒店机器人曾被寄予厚望,旨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客户体验,但现实却令人失望。行业龙头云迹科技三年亏超8亿,机器人效率低、维护成本高,难以取代人工。价格战压缩利润,市场竞争激烈,功能单一与场景局限让酒店机器人陷入盈利困境,未来出路成谜。
陈晓迪
最近,酒店机器人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东西,成了科技圈和酒店行业的热议话题。表面上看,这玩意儿挺火,华住、如家、亚朵这些连锁酒店早就引入了机器人,干点送餐、清洁、迎宾的活儿。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优理奇、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的机器人还在酒店迎宾项目里拿了不错的名次。看着挺风光,对吧?可谁能想到,这个行业的领头羊云迹科技,过去三年竟然亏了815亿元!这让我不禁想问:这机器人到底咋回事?咋就赚不到钱呢?

先说说这行当的起因。早几年,酒店机器人刚出道时,确实挺新鲜。2015年,云迹科技搞出第一台酒店机器人,能在走廊里跑来跑去送餐、带路,还能扫地、收垃圾,感觉特智能。2020年疫情来了,大家都怕接触,酒店机器人一下火了。华住集团那会儿要求旗下5700多家酒店用机器人送东西,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市场热得不行,资本也蜂拥而至。云迹2021年融了5亿元,估值一度飙到40亿。其他玩家像擎朗智能、普渡科技也拿了不少钱,感觉酒店机器人要大干一场了。
可好景不长,热潮退去,问题就暴露出来了。首先,机器人没想象中那么能干。比如整理房间,机器人叠个毛巾、摆个枕头,速度比人慢三倍。日本一家酒店用过人形机器人铺床,结果30分钟才搞定一张床,效率低得直接被撤了。机器人能干的也就是送送外卖、简单清洁,复杂的活儿还得靠人。更别提维护成本了,机器人得有Wi-Fi全覆盖、电梯改造、系统适配,这些都是钱。有的酒店买了机器人,发现还得雇人干活,性价比完全不如预期。 再者,市场竞争太狠了。
酒店机器人这块,技术门槛不算高,谁都能来分杯羹。云迹科技虽然占了全球9的市场份额,但第二到第五名差距都不大,擎朗智能、猎户星空、优必选都在虎视眈眈。为了抢市场,大家开始打价格战。云迹的机器人,2016年一台卖136万,现在降到不到3万,甚至双仓机器人只要不到2万。价格下来了,利润却没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云迹招股书里说,2022到2024年,营收从161亿涨到245亿,可亏了815亿,流动负债还高达201亿,现金流都快撑不住了。
还有个大问题,国内酒店行业太分散。2024年,中国连锁酒店渗透率才428,远低于美国的73。机器人用得最多的就是连锁酒店,单体酒店根本没动力买。加上机器人功能单一,送个餐、扫个地还行,复杂的酒店服务压根儿玩不转。网上还有报道说,2023年全国酒店机器人使用率不到四成,好多买回去的机器人都吃灰了。这不就是花钱买了个摆设吗? 那这机器人还有救吗?有业内人士说,降本增效是关键。比如,推出租赁模式,降低酒店的一次性采购成本或者用国产零件,把造价再压一压。
擎朗智能的CEO李通就说,他们的机器人成本只有人工的12到13,算下来还是有点吸引力。海外市场也是个方向,欧美、日本这些地方人工贵,机器人需求大。不过,不同国家用户习惯不一样,机器人得定制,比如日本喜欢“卡哇伊”风格,欧美可能要硬朗点,这又是个技术活儿。 长远看,酒店机器人得更聪明才行。现在的机器人,算法和感知技术还不够强,系统集成也不行,没法无缝融入酒店的服务流程。云迹的979项专利听着多,但核心算法还得靠腾讯云、阿里IoT,自主技术突破不够。
反观擎朗,跟英伟达合作,软件上已经有点起色了。未来,人工智能、物联网、5G技术得跟上,机器人才能真正干出活儿来。 总的来说,酒店机器人这行当看着光鲜,其实里头全是坑。技术得迭代,市场得开拓,商业模式也得改,不然这亏钱的日子还得继续。希望这些企业能找到出路,别让这高科技成了“高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