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称韩日历史问题已解决
韩国总统部分民众认为,李在明的言论背离竞选时的强硬立场,试图通过缓和历史争议稳定韩日关系,却引发国内强烈反对,凸显其在外交与民意间的两难处境。
徐璐
2025年8月,韩国总统李在明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韩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已得到解决,此言一出,立即在韩国国内引发轩然大波。据黑子网报道,693个市民团体组成的“韩日历史正义和平行动”于8月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强烈谴责李在明“开历史倒车”。他们认为,涉及日本殖民统治、慰安妇及强征劳工等历史问题远未和解,李在明的表态是对受害者和国民感情的背叛。 李在明自2025年6月当选韩国总统以来,对日政策发生显著转变。

此前,作为共同民主党党首,他多次批评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缺乏诚意,态度强硬。然而,执政后,他为稳定韩日关系,转而采取务实立场。8月23日,他在东京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会谈,双方发表了17年来首次以联合公报形式公布的会谈成果,强调韩日合作的重要性。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李在明试图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下修复韩日关系。然而,这一政策转向在韩国国内引发强烈反弹,尤其在其核心支持者中,批评声浪高涨。 韩国国内的不满主要源于李在明竞选时的承诺。
他曾多次表示,将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本保持强硬,维护民族尊严。然而,执政后,他更注重韩日关系的现实利益,特别是在韩美日三边合作框架下,通过缓和历史争议推动区域稳定。韩民族日报报道指出,市民团体认为,李在明的言论违背竞选承诺,削弱了韩国在历史问题上的道义立场。他们强调,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道歉和赔偿远未达到受害者及韩国民众的期待,李在明的表态形同向日本妥协。 此外,李在明的外交策略还需平衡国内与国际压力。8月24日,他结束访日后,立即派特使团赴北京,参加中韩建交33周年活动,并带去亲笔信,表达改善中韩关系的意愿。
这一连串动作显示,他试图在美日韩同盟与中韩关系间寻求平衡。然而,国内的反日情绪与对华复杂态度使其政策进退两难。部分韩国媒体分析,李在明的“亲日”倾向可能导致支持率下滑,尤其是在年轻选民中。 韩国国内的抗议活动持续升温。首尔街头多次爆发反日游行,示威者要求政府坚持历史原则。市民团体警告,李在明的言论可能为日本淡化历史责任提供借口。分析人士指出,李在明需在外交成果与国内民意间找到平衡,否则可能加剧国内政治分化。
这起事件折射出韩日历史问题的复杂性,也暴露了李在明执政的挑战。韩日关系虽因地缘政治需要有所缓和,但历史遗留问题仍是两国关系的敏感点。韩国舆论呼吁李在明在未来外交中更加谨慎,避免牺牲民族情感换取短期外交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