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福麻辣烫1斤豆芽标价28元-远高于山姆市场价-质疑品牌菜价过高炒作
杨国福麻辣烫近日上线麻辣香锅新品,却因绿豆芽标价2.88元50g、折合28.8元一斤而引发轩然大波,这一价格远超山姆会员超市有机绿豆芽的8.25元斤,网友直呼“吃不起”转向“不敢吃”。事件暴露了快餐品牌在计量单位设计和成本转嫁上的微妙策略,消费者质疑其性价比,品牌需直面声誉挑战。
牛奶布丁
杨国福绿豆芽28元一斤定价争议贵过山姆有机菜
近日,杨国福麻辣烫因绿豆芽定价引发热议,网友在社交平台曝光其标价2.88元50g,折算下来高达28.8元一斤,而同类山姆会员超市有机绿豆芽仅售9.9元600g,约8.25元一斤,这一差距超过三倍,直接登上热搜。记者走访沈阳多家门店发现,杨国福荤素同价为26.8元斤,远高于日常菜市场水准,部分精品素菜甚至飙升至100元斤。官方客服回应称,全国门店售价不统一,主要受房租、人工等成本影响,公司未强制统一定价。

这种按小份计量标注的方式,弱化了消费者对单价的直观感知,却在香锅新品推广期放大争议,反映出品牌在快速扩张中对定价策略的精细化不足。 这一定价并非孤例,张亮麻辣烫素菜均价25.8元斤,整体麻辣烫市场素菜普遍在25元以上斤,凸显原材料成本上涨和人工压力下的普遍现象。但杨国福作为头部品牌,门店近7000家,人均消费约25元,其高单价策略旨在覆盖加盟扩张的隐形成本,却可能侵蚀年轻消费者的忠诚度。专家指出,这种“隐形加价”虽短期内维持利润,但长期或导致市场份额流失,尤其在经济环境下行时,消费者更敏感于“贵得离谱”的标签。
麻辣烫门店价格上涨原因分析及杨国福成本压力
杨国福麻辣烫价格上涨的根源在于多重成本叠加,自2003年哈尔滨地下室起家以来,该品牌通过加盟模式迅猛扩张,至2025年门店已近7000家,覆盖国内及海外如日本19家直营店,但这也带来了房租和人工的双重负担。客服明确表示,每家门店因地域差异,售价自主调整,无全国统一要求,例如沈阳门店荤素同价26.8元斤,即便绿豆芽作为基础配菜,也需分担整体运营压力。2022年招股书显示,杨国福2019-2021年前9月营收稳定在11亿-12亿元,毛利率升至30.
2,但加盟店占比高,意味着总部需平衡供应链和本地化成本。 餐饮业普遍面临原材料波动和劳动力短缺,杨国福上线麻辣香锅本意是丰富品类、提升客单价,却因豆芽等低成本菜品的高标价暴露痛点。与山姆等超市的批量采购模式相比,快餐品牌的小份加工环节放大单位成本,消费者虽认可独特汤底和食材把控,但对“28元一斤豆芽”的直观冲击难以消解。这一事件提醒品牌,在追求规模化的同时,必须优化供应链以平抑终端价格,否则易引发连锁负面效应。
消费者对杨国福香锅新品热议及品牌声誉影响
消费者对杨国福麻辣香锅新品的反应从惊喜转为失望,起初网友期待其创新口味,但绿豆芽28.8元斤的曝光迅速转向“吃不起”的集体吐槽,甚至演变为“不敢吃”的食品安全担忧。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阅读量破亿,视频显示门店计量单位为50g小份,消费者称这是一种“迷惑式定价”,实际用量虽少,却让总价显得不值。部分用户回忆过去异物投诉,如黑猫平台2300条食品安全记录,包括虫子、塑料等,叠加今年3月苏州门店老鼠事件,进一步放大不信任。
杨国福需反思品牌定位,从“平价麻辣烫”向中高端转型的尝试虽有财务支撑,但忽略了年轻群体对性价比的刚需。2021年监管排查3000余家门店、整改超800家后,品牌虽加强培训,但消费者仍需更多透明回应。长远看,此争议或推动行业定价规范化,杨国福若及时调整,或许能化危为机,重塑“严格把控”的口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