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更紧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七老板
2024年9月23日至27日,第二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东博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本届东博会以“区域经济融合新机遇”为主题,集中签约109个合作项目,总投资额突破3000亿元,覆盖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物流基建等多个领域,为构建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东博会自2004年首办以来,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深化经贸合作、促进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平台,累计促成超6000亿美元的投资合作,彰显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坚实成果。 本届东博会的签约项目突出产业协同与高质量发展。绿色能源领域表现亮眼,约占签约项目的30,如广西与泰国企业签署总投资50亿元的风电设备制造项目,旨在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链延伸。数字经济合作同样活跃,中国企业与马来西亚、越南签署了电子商务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合作协议,总额约200亿元。此外,现代农业项目聚焦跨境供应链优化,云南与老挝的农产品加工基地项目通过冷链物流技术提升水果出口效率,年产值预计达10亿元。这些项目依托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完成,进一步降低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了区域内资本、技术和商品的自由流动,为构建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经济基础。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全面完成是本届东博会的重大亮点。2024年10月,双方宣布结束自2022年11月启动的谈判,新增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和供应链互联互通等合作领域,为区域经济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专家指出,自贸区30版通过降低90以上商品的关税,简化投资审批流程,显著提升了区域内产业链整合效率。例如,广西钦州港与新加坡企业签约的智能化港口项目,年吞吐量将达500万标箱,直接服务于新国际陆海贸易通道ILSTC,该通道2024年货运列车突破1万列,运输效率提升30,成为连接中国西部与东盟的贸易大动脉。 东博会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规划的对接,深化了区域合作。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以来,双方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本届东博会期间,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被频频提及,显示出区域互联互通的提质升级。此外,广西与印尼签署的工业园区合作协议,预计吸引投资80亿元,创造5000个就业岗位,展现了地方在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人文交流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软”动力。本届东博会不仅聚焦经贸合作,还通过文化活动拉近民心距离。广西推介的“村超”品牌与马来西亚企业达成文旅合作,计划2025年举办“东盟村超邀请赛”,将贵州乡村足球文化与东盟民族风情结合。此外,展会期间的东盟特色展品如越南咖啡、泰国榴莲通过电商直播走红,线上成交额超5亿元。2024年被定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双方通过文化中心、留学生交流等渠道,持续深化民心相通,为命运共同体建设奠定坚实民意基础。 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进一步凸显了东博会的平台价值。本届东博会吸引了73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家企业参展,新增中东和欧洲参展商。阿联酋和斯里兰卡作为特邀嘉宾国,分别签署能源技术和农产品贸易协议。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699万亿元,同比增长9,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59。专家预测,未来五年,双方贸易额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东博会作为合作桥梁,将持续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新媒体传播为东博会赋能显著。展会期间,抖音、微博等平台的短视频和直播累计观看量超10亿次,话题“东博会签约”登上热搜。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推出以东盟风情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受到游客热捧。这种“线上线下”模式,不仅提升了东博会的全球影响力,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国际市场进入渠道。专家认为,东博会的成功在于“产业平台政策”的融合模式:产业协同挖掘区域优势,平台对接降低合作成本,政策保障促进项目落地。 展望未来,东博会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深化中国东盟在5G、区块链等前沿领域的合作。2021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为命运共同体建设指明方向。本届东博会的签约项目和合作成果,体现了“五大家园”的实践路径,展现了中国与东盟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共创繁荣的决心。未来,双方将以自贸区30版和“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推动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全球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