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郏县通报“苏文33亿元投资”
河南郏县通报“苏文33亿元投资”事件,揭露招商引资中审查不严、项目流产的教训。苏文虚假身份及未兑现的投资承诺引发热议,暴露地方招商漏洞,引发反思。
衣哥
2025年8月,河南平顶山市郏县政府的一则通报在网络上掀起热议,针对备受关注的“苏文33亿元投资”事件作出回应。这起事件因苏文自称“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及“苏辙后人”,承诺投资33亿元建设东坡书院综合体,却最终不了了之,引发舆论哗然。据黑子网报道,郏县政府坦承在招商过程中存在审查不严、论证不足的问题,对当地营商环境和政府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事情的起因可追溯到2021年10月。苏文以东坡先生教育培训中心海南经济特区有限公司总负责人的身份,来到郏县三苏园考察,主动表达了投资意向。

苏文自称是苏辙后人,并亮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等头衔,声称将投资33亿元打造东坡书院综合体,涵盖文化教育、旅游开发等项目。郏县政府对此颇为重视,2021年12月,当地领导应邀赴海南考察该公司。2022年4月28日,双方正式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约定项目总投资33亿元,有效期两年,若两年内未实质开工,协议自动终止。然而,项目推进并不顺利。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双方在设计理念、投资方式上始终未能达成一致。苏文的公司未提供实质性资金,项目也未动工。
2024年4月底,框架协议因未履行而自动终止。更令人意外的是,网民和媒体随后揭露,苏文的“俄罗斯院士”身份疑似造假,其公司背景也存在诸多疑点。舆论质疑声四起,指责郏县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审查不严,轻易相信苏文的“光鲜”身份。通报中,郏县政府承认,在招商过程中对苏文及其公司的前期考察不够深入,对重大项目的论证也不够充分,尤其是未核实苏文自称的“俄罗斯院士”身份。这不仅让33亿元投资成为空谈,还让当地政府形象受损。
网友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调侃:“33亿的投资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咋就信了呢?”也有人感慨,地方政府招商心切,却忽视了风险防控,教训深刻。除了投资风波,苏文的另一个身份也引发关注。2022年6月,苏文提议设立郏县东坡书院,并依程序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担任该书院院长,同时兼任郏县三苏研究院副院长。这些机构成立后,并未开展实质性活动。事件曝光后,相关部门迅速责成东坡书院和三苏研究院提交注销申请,郏县民政局已受理并启动注销程序。
此外,郏县还对县内所有涉及三苏文化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展开全面清理,力求规范管理。这起事件让人们对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机制产生质疑。近年来,各地为拉动经济,招商引资竞争激烈,但类似“苏文事件”暴露出审查不严、急功近利的弊端。有专家分析,地方政府在招商时往往过于看重投资金额和项目前景,却忽略了对投资方资质和资金实力的深入核查。苏文事件并非孤例,此前多地也曾因虚假投资项目受损,教训值得深思。郏县政府在通报中表示,将认真反思此次事件,完善招商引资机制,提高工作质效,坚决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网友对此反应不一,有人认为政府态度诚恳,敢于承认错误也有人质疑,如此低级的失误如何避免重演?还有人建议,招商引资应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确保项目真实可行。“苏文33亿元投资”风波,不仅是一场招商失败的闹剧,更是一面镜子,照出地方治理中的短板。郏县政府承诺以此为戒,加强三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优化营商环境。这场风波的余波仍在发酵,公众期待看到更多切实的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