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祁阳乡村游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致富
李子柒
近年来,湖南省祁阳市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功走出了一条“以旅促农、以农兴旅”的致富之路。祁阳因地处祁山之南而得名,拥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革命老区与湘南改革开放试验区,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近年来,祁阳市聚焦“千年打卡地此处是潇湘”的文旅品牌,紧扣“闻道浯溪、祁阳有戏”的形象定位,通过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不仅吸引了“泼天流量”,还倒逼产业升级,带动村民实现增收致富。2023年,祁阳市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约25,其中乡村旅游成为重要支柱,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祁阳的乡村旅游以农文旅融合为核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在黎家坪镇三冲村,依托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标准打造的天明山庄与清湖山庄,成为游客体验田园生活的热门目的地。这里的食材全部取材于当地,竹筒菜、竹筒酒等绿色美食深受游客喜爱,清湖山庄的特色民宿依山傍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度假。2022年,三冲村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村民通过提供农副产品、民宿服务等,年均增收约2万元。此外,肖家镇龙凼村通过发展腊肉加工产业,利用本地土猪与传统熏制工艺,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龙凼腊肉”,不仅畅销全国,还通过旅游平台吸引了大量食客,村民年收入显著提升。“泼天流量”在祁阳乡村旅游中的体现尤为突出。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祁阳的乡村美景与特色产业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例如,唐家山景区作为国家4A级景区,凭借油茶文化与自然风光的结合,成为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网红打卡地,2023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然而,流量热潮也带来了“倒逼”压力。游客的激增暴露了部分乡村景点在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如停车位紧张、餐饮供给不足等。对此,祁阳市政府迅速响应,投入专项资金完善景区道路、停车场等设施,并通过“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吸引乡贤回乡投资,优化旅游服务体系。祁阳的乡村旅游还注重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作为“中国油茶之乡”,祁阳将油茶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了集观光、体验、消费于一体的唐家山景区。游客不仅可以欣赏油茶林的壮美风光,还能参与油茶采摘、制作体验,购买油茶衍生产品。2024年,唐家山景区的油茶产业链带动周边村庄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村民通过种植油茶、参与旅游服务等途径,人均年收入增加约3000元。此外,祁阳还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如浯溪碑林、陶铸故居等,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推出红色研学线路,吸引学生与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增强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为应对流量带来的挑战,祁阳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2024年,祁阳市536个村社区中,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100,其中3个村突破100万元。这些成绩得益于祁阳出台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十二条措施,通过财政资金支持、项目评审与审计监督,鼓励村庄采取农业股份合作、资源利用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例如,龙溪村通过古村落旅游开发,结合传统文化保护与产业链拓展,2023年村集体收入同比增长20。同时,祁阳还加强村民培训,提升服务意识与环保意识,确保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国庆期间,祁阳乡村旅游迎来高峰。2024年国庆黄金周,唐家山景区推出“油茶文化节”,通过油茶采摘体验、非遗表演等活动,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其他乡村景点如八尺村、龙凼村也通过举办丰收节、美食节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然而,高客流量也倒逼祁阳加快智慧旅游建设。例如,部分景区引入线上预约系统与智能导览设备,有效缓解了排队压力,提升了游客体验。祁阳乡村旅游的成功,不仅在于自然与文化的结合,更得益于政策的支持与机制的创新。祁阳探索的“乡村治理村为主”机制,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融入旅游发展,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2023年,祁阳市通过村集体经济项目,带动15万余名村民就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同时,祁阳还注重生态保护,出台措施防止旅游开发对环境的破坏,确保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展望未来,祁阳计划进一步深化农文旅融合,打造更多精品旅游线路,如“油茶文化游”“红色研学游”等,并探索与周边城市联动的区域旅游模式。同时,祁阳将加大数字化投入,开发乡村旅游APP,提升游客的便利性与互动性。这些举措旨在将“泼天流量”转化为长期经济效益,让乡村旅游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总之,祁阳乡村游的蓬勃发展,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在流量与倒逼的双重作用下,祁阳正以创新与实干,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