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跌入6元时代-国家启动冻猪肉1万吨收储以稳市场-生猪供应过剩
国内生猪价格近期持续下跌,部分地区每斤价格跌至6元以下,进入“6元时代”,创下阶段性新低。供过于求、夏季消费淡季及市场情绪低迷是主因。国家启动中央冻猪肉收储,旨在稳定市场预期,缓解养殖户亏损压力,提振信心。专家预测短期猪价低位震荡,中长期或迎拐点,行业将进入更健康的发展阶段。
井川里予
黑子网报道最近,全国生猪市场价格一路下滑,部分地区生猪价格已经跌到每斤6元以下,正式迈入“6元时代”,这可是近年来的新低点。养殖户们直呼日子不好过,市场一片叹息声。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平均猪粮比价已经跌到61以下,触发了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的三级预警区间。这意味着,养殖户普遍面临亏损,行业压力山大。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25年第33周,也就是8月11日到8月15日,16个省市的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平均每公斤1808元,环比下跌08,同比更是暴跌348。

更具体点,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经跌到1382元公斤,北方一些地方甚至跌破13元公斤,直接进入“6元时代”。专家分析,这波价格下跌主要是供需失衡闹的。供应端,能繁母猪存栏量高得吓人,去年11月达到4080万头,现在还有4043万头,超出正常水平37。8月份,很多大型猪企加大出栏计划,南方地区还因为猪病风险,养殖户加快出栏,市场供应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需求端也好不到哪儿去。夏天本来就是猪肉消费的淡季,高温天气让大家更喜欢吃清淡的菜,猪肉的需求量上不去。
虽然开学季和升学宴带了点餐饮消费,但增量实在有限。屠宰企业也叫苦连天,利润薄得像纸,有的甚至亏本,猪肉走货不畅,屠宰场开工率低得可怜。养殖户现在养一头猪,普遍亏200块以上,日子真是紧巴巴。 为了稳住市场,国家出手了。8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启动中央冻猪肉收储,华储网当天也发布通知,计划8月25日收储1万吨符合标准的国产冻猪瘦肉。这是今年第二次收储,6月11日已经收过一次1万吨。这1万吨冻猪肉,算下来大概需要屠宰20万头生猪,能稍微缓解一下供应压力。
专家说,这波收储不仅是直接减少市场上的生猪供应,更重要的是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养殖户别慌着抛售,稳定大家对价格的预期。毕竟,消费旺季快到了,储备点猪肉也能为市场保供做准备。 成都的猪肉市场也反映了全国的趋势。记者走访发现,当地菜市场和超市的猪肉零售价普遍下降,腿肉每斤108元到168元不等,比年初便宜了2到3元。市场摊贩张女士说,夏天买肉的人少了两成,进货价低了,但成本没降,利润被挤得更薄了。超市里,猪肉价格也差不多,有的还搞促销活动,吸引顾客。
市民李先生表示,猪肉价格降了挺好,但感觉和上个月比变化不大,可能是因为夏天本来就不怎么买肉。 专家分析,短期内猪价估计还会低位晃悠。月末出栏压力会慢慢释放,天气转凉可能让消费稍微好点,但供需失衡的格局一时半会儿改不了,反弹空间不大。不过,从长远看,行业正在进入“效率竞争”阶段,政策会倒逼产能调整。如果一切顺利,到2026年年中,生猪出栏量可能会从增加转为减少,猪价有望进入“小波动、稳盈利”的新周期,行业也能更健康地发展。
看看历史,猪肉收储也不是第一次了。2009年6月收储后,猪价两周内止跌,三个月涨了20。2013年和2014年的收储也让猪价在几个月后反弹。不过,2021年收储效果不明显,说明市场情况复杂,收储不是万能的。这次收储能不能让猪价快速回暖,大家还在观望,但至少给养殖户带来了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