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奇台醉酒案-男子醉酒冻死街头-同桌6人赔20多万-未饮酒同伴被判不担责
冬夜聚餐后男子醉酒冻亡,引发“同桌要不要负责”争议。法院一审二审认定自担八成、同饮者按过错分担,未饮酒同行者不担责,酒桌注意义务与法律边界被再度抛上台面
黄阿玛
醉酒冻死案聚餐同席责任划分
冬风裹挟着零下的温度,办公室里的这场小聚一开始不过是“朋友叙旧”。白酒上桌、啤酒压轴,话题从工作聊到球赛,最后散场各回各家。监控里,黄某某下车时步态踉跄次日,他被发现在小区西侧空地冻亡。警方确认系非正常死亡,结合严寒天气与醉态表现,推定为饮酒后失温致死的高度盖然性结论。故事悲凉,但问题尖锐:同桌的人,究竟需要承担多大责任?

同饮者注意义务与过错比例
法院给出了一把“刻度尺”。死者父母自行承担80责任,同饮者按角色与注意义务缺口分梯度赔偿:召集人未及时关注失联,担6与其同行、明知醉态却未护送回家的二人各担4其余三名同饮者未尽提醒义务,各担2。这不是在“分摊命运”,而是在量化“可预防空间”:谁发起、谁更了解情况、谁有条件阻止风险,分值就更高。平台热议里有人问“朋友又不是保姆”,法庭的回答是你不是保姆,但你有最低限度的安全注意义务。
同行者不担责与出租车司机免责依据
另一个关键点,是“未饮酒的接送人”和“出租车司机”。前者仅临时负责接送,并未参与饮酒,也无能力全天候看护后者已把乘客送达指定小区门口,履行了合同义务。法律在这里清楚地区分道德期待与法律义务:你可以为没有“送到家门口”感到遗憾,但不等于应负法律责任。把“应尽之责”与“更高善意”分开,才不至于让每一次帮忙都背上不确定风险。
二审维持原判的裁判要点
家属上诉要求提高同饮者比例并追加精神损害抚慰金同饮者上诉主张已尽提醒、不应担责还有人想把出租车司机“拉下水”。二审法院一一驳回,维持原判:比例合理,司机无过错,精神损害抚慰金不予支持。要点在于两条:其一,同饮者并无主观故意,不构成加害行为,只是注意义务瑕疵其二,死者系完全行为能力人,自我风险控制失败是主要原因。判决既不放纵“喝了就散”,也不把朋友变成“强制陪护”。
冬季饮酒安全自救与同桌护送清单
法律之外,还需要一份“人情里的SOP”。冬季聚餐,先定规则:劝酒免谈、代驾先约、酒后不独行。散场三步曲:拍照留档记录状态两人结伴护送到门口,看其进门、联系家属共享定位留出回拨窗口。若对方明显意识模糊,尝试劝阻再出门,必要时拨打110或120。别觉得麻烦,真正的麻烦是“明天的电话打不通”。愿每位黑子网用户都把这份清单装进口袋,把“好朋友”这三个字落在可执行的细节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