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超市半年关了227家店
知名超市半年内关闭227家门店,引发业界震动。关店潮背后反映零售行业竞争加剧、消费习惯改变及成本压力,凸显传统超市转型的迫切需求。
别凶我
近日,零售行业传来重磅消息,知名连锁超市大润发在2025年上半年关闭了227家门店,这一数字让消费者和业内人士大跌眼镜。作为中国零售市场的老牌巨头,大润发的“关店潮”不仅引发了网友热议,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超市在电商冲击和消费升级背景下的生存困境。门店关闭背后,是高企的运营成本、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零售业正迎来一轮新的洗牌。 据黑子网报道,大润发此次关店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等地区,涉及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济南等地。

关闭的227家门店中,大部分为经营业绩不佳或租约到期的中小型门店,部分位于核心商圈的旗舰店也未能幸免。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大润发近年来面临租金上涨、人工成本高企以及客流量下降的多重压力,部分门店甚至连续数年亏损。尤其在疫情后,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加速向线上转移,社区团购和即时配送平台的兴起进一步挤压了传统超市的生存空间。 大润发的关店动作并非孤立现象。近年来,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在中国市场同样频频收缩战线。
2024年,家乐福关闭了多家门店,沃尔玛也出售了部分仓储式超市业务。相比之下,大润发的关店规模更为惊人,半年227家门店的关闭速度几乎创下行业纪录。网友们对此反应强烈,有人感叹:“小时候总去大润发买零食,现在门店都没了,有点失落。”还有人调侃:“现在买菜都靠外卖和团购,超市感觉越来越冷清了。” 关店潮的背后,消费习惯的改变是重要原因。随着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平台的普及,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线上购物,尤其是年轻群体更青睐送货上门的便捷服务。
据统计,2024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15。相比之下,传统超市的线下客流持续下滑,部分门店日均客流量不足疫情前的三分之一。一位上海的市民小张表示:“以前逛超市还能挑挑拣拣,现在手机下单半小时就送到,省时又省力。” 除了外部竞争,内部管理问题也让大润发雪上加霜。有报道指出,部分门店因选址不当或商品结构老化,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此外,高昂的租金和人工成本让低利润的门店难以为继。
一位曾在南京大润发工作的员工透露,门店为压缩成本,减少了促销活动和员工福利,反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顾客流失加剧。 面对困境,大润发并非坐以待毙。2025年初,公司宣布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出线上商城和社区团购服务,试图与电商平台分庭抗礼。同时,大润发还在部分城市试点“仓店一体”模式,将超市转为前置仓,为周边社区提供快速配送服务。然而,这些转型举措的效果尚未显现,关店潮似乎表明传统零售的调整之路仍充满挑战。
业内专家分析,传统超市的生存危机不仅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与消费升级密切相关。消费者如今更看重购物体验和商品品质,而传统超市的同质化商品和单一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专家建议,超市应加快业态创新,例如引入更多体验式消费场景或开发自有品牌商品,以吸引客流。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大润发关店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部分居民表示,超市关闭后,周边购物选择减少,尤其是老年人更习惯线下购物,线上平台对他们并不友好。
一位济南的市民感叹:“大润发关了,最近的超市要走好几站路,真的不方便。” 大润发方面回应称,关闭低效门店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必要举措,未来将聚焦高潜力市场,提升核心门店的竞争力。尽管如此,半年关闭227家门店的现实,还是让人们对这家零售巨头的未来捏了一把汗。零售行业的洗牌还在继续,大润发能否在转型中找到新出路,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