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突击补作业代表队已就位-暑假作业拖延症如何根治
开学季来临,学生们进入“突击补作业”模式,家长和孩子齐上阵,熬夜赶工成为常态。手抄报、作文、数学题堆积如山,书店和文具店人头攒动,家长吐槽“比上班还累”。这一现象折射出学生假期规划不足,拖延症频发,引发社会对教育方式和时间管理的热议。
一栗小莎子
又到了一年开学季,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们迎来了一场“硬仗”突击补作业。暑假的最后几天,学生和家长们化身“赶工代表队”,书桌前灯火通明,文具店里人声鼎沸,补作业的场景在全国上演,堪称开学前的“年度大戏”。从社交媒体到新闻报道,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家长们既无奈又好笑,纷纷感叹“开学比考试还刺激”。在上海,澎湃新闻曾报道,暑假最后几天,学生们埋头补作业的画面堪称“烂尾楼赶工期”。有学生坦言,整个暑假都在玩手机、看平板,作业几乎没动,直到开学前几天才开始“狂补”。

一位五年级学生小李表示:“每天写到凌晨,眼睛都酸了,手抄报还得爸妈帮忙画。”家长们也不轻松,一位妈妈吐槽:“我放下了家务,拿起画笔,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类似场景在全国多地重复上演,家长们不仅要监督作业,还得兼职“助教”,甚至帮着完成手抄报、作文等“高难度”任务。在重庆,重庆日报提到,开学前夕,文具店和书店成了家长和学生的“主战场”。一位家长为了给孩子买到合适的护眼灯和书包,跑遍了多家实体店,感叹:“比双十一还累,货比三家后我都能去当导购了。”
与此同时,学生的作业内容五花八门,从数学题到英语作文,再到需要创意的手工项目,让家长们直呼“CPU都烧了”。有位父亲甚至幽默地说:“我退休十年了,孙女开学让我又找回了上班的感觉。”不仅是家长,学生们也在“赶工”中各显神通。有的学生选择“战略放弃”,只完成老师重点检查的作业有的则在网上求助,试图找“模板”快速应付。社交媒体上,“开学补作业”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有网友调侃:“作业没写完,校服都穿不下了,暑假过得太滋润了。”
还有家长总结出一系列“开学大片”:从我与作业的不解之缘到暑假作业离奇失踪,幽默中透着无奈。教育专家对此现象也有不少看法。广州天省实验学校的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杨琼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突击补作业反映了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不足。她建议家长在开学前帮助孩子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逐步从“暑假模式”切换到“开学模式”。“与其突击赶作业,不如循序渐进地预热学习状态,比如每天花一小时复习旧知识或预习新内容。”杨琼说。
她还提到,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作业缓交期”来缓解学生的开学焦虑,给他们更多缓冲时间。除了时间管理问题,突击补作业也引发了对假期作业合理性的讨论。有家长在社交媒体上抱怨,作业量过大、形式复杂,让孩子和家长都疲惫不堪。一位北京的家长表示:“手抄报要求画得像艺术品,作文还得有深度,孩子才小学三年级,这作业量也太离谱了。”也有家长提出,假期作业应该更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比如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或阅读,而不是一味追求书面作业的数量。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学校也在尝试改进。央视网报道称,部分学校在开学初设置了“过渡期”,作业量减少到平时的60-70,以基础巩固和暑假内容回顾为主,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学习节奏。陕西渭南的合阳县有莘中学还组织了“开学第一课”,通过安全教育和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收心”。这些举措让家长和学生感到一丝安慰,但突击补作业的现象依然普遍。从另一个角度看,突击补作业也折射出孩子们在假期中的“放飞自我”。有网友分享,自己的孩子整个暑假都在旅游、玩游戏,作业被抛到九霄云外,直到开学前才“幡然醒悟”。
一位教育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家长们与其焦虑,不如在假期开始时就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每天完成一点作业,暑假也能过得充实又轻松。”这话虽有道理,但对很多家庭来说,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开学季的“突击补作业”热潮,不仅是学生和家长的“年度挑战”,也让社会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如何让假期作业更有针对性、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或许是未来需要更多探讨的问题。眼下,学生们还在书桌前奋战,家长们也在一旁“助阵”,这场开学前的“赶工”大战,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