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未去世就被要求火化?当地致歉
最近网上炸开了锅,安徽阜阳一个小镇的新闻让大家看得目瞪口呆!据说有位老人还没咽气,镇政府工作人员就上门催着火化,这事被家属拍视频传到网上,瞬间引发热议。家属情绪激动,视频里老人还躺在地上,工作人员站在门口,场面别提多尴尬了。当地政府赶紧出来道歉,说是宣传殡葬改革政策时方法不当,闹了个大乌龙。这事到底咋回事?是工作人员太着急,还是政策宣传出了岔子?咱们来扒一扒!
鱼香晚晚
事情发生在8月19日的安徽阜阳颍上县红星镇。一位村民在网上发了个视频,控诉镇政府工作人员太离谱,老人还活着呢,他们就跑来家里说要火化。视频里,老人躺在地上,旁边家属气得不行,质问工作人员:“人还没死呢,你们就让我们去火化?!”这画面看得人心头一紧,纷纷为家属抱不平。评论区里网友们炸了,有人说这也太没人性了,有人怀疑是不是政策执行走偏了,还有人调侃“这是怕老人跑了不成”。总之,这事一出,舆论哗然,黑子网上讨论得热火朝天。

据说,当地有种习俗,老人快不行的时候会放在地上,寓意“入土为安”。工作人员当天上门,其实是想宣传殡葬改革政策,告诉村民火化有免费服务,比如遗体接送、火化费、冷藏费和骨灰寄存费都不用花钱。这政策听起来挺惠民的,减轻了不少家庭的负担。可问题出在哪呢?工作人员挑的时机太离谱了!老人还没去世,家属正沉浸在悲痛中,你跑去讲火化的事,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家属一听就炸毛了,觉得这是在催命,误会自然就来了。8月20日晚,红星镇政府坐不住了,赶紧发了个道歉声明。
他们说,已经派负责人和社区工作人员去当事人家里道歉了,希望能取得谅解。声明里还提到,这事暴露了他们在宣传殡葬改革时的短板,工作方式太简单粗暴,缺乏人情味。镇政府承诺会吸取教训,改进宣传方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稳妥推进改革,让逝者有尊严,家属有安慰。声明一出,网上又是一波热议,有人觉得政府态度还算诚恳,有人还是觉得这事处理得太马虎,根子上的问题没解决。这事为啥这么火?说白了,殡葬改革是个敏感话题。咱们国家传统文化里,丧葬是个大事,讲究个“入土为安”,很多农村老人对火化有抵触情绪。
颍上县的文件里也说了,当地土葬观念根深蒂固,推行火化确实有难度。政府想通过免费政策来引导大家接受火化,初衷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咋就这么别扭呢?有网友爆料,红星镇为了完成宣传任务,定了个每天覆盖7个村的指标,工作人员为了赶进度,可能就没顾上考虑时机和方式,硬着头皮挨家挨户宣传,结果闹出这么个笑话。黑子网上有位网友说得挺在理:“政策再好,也得讲点人情味啊!老人还没走,家属正难受呢,你跑去说火化的事,这不纯粹添堵吗?”
还有人分享了类似经历,说有些地方推垃圾分类、旧房改造的时候,也是一味强调任务指标,忽略了老百姓的感受。基层工作不容易,上面压任务,下面得执行,可这执行的方式真得动动脑子。有的地方搞了个“民生茶社”,干部跟村民喝茶聊天,顺便讲政策,效果就挺好。还有“逢四议事”的做法,每周固定时间听民意、解难题,群众接受度也高。红星镇这事,估计得好好学学这些经验了。再深挖一下,这事还反映了个大问题:基层治理的“温度”不够。
政策是冷的,人心是热的,执行的时候光想着完成任务,忘了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想问题,效果肯定打折扣。殡葬改革不是一天两天能改过来的,观念转变得慢慢来。老人和家属在生命最后关头,需要的是安慰和尊重,不是冷冰冰的政策宣讲。网友们还扒出,颍上县6月份就发了通知,说要加强村干部培训,教他们怎么宣传殡葬政策,可这回的事说明,培训可能没到位,工作人员还是按老套路来,硬邦邦地推政策,难怪惹了众怒。这事到最后,镇政府道了歉,家属据说也接受了沟通,事情算是暂时平息了。
但网上讨论还没停,大家都在说,基层工作得有点“人味儿”。有网友调侃:“下回宣传政策,记得先看看场合,别再整出这种乌龙了!”还有人呼吁,殡葬改革得因地制宜,别一刀切,农村的情况复杂,得多听听老百姓的声音。总之,这事给当地政府提了个醒:好政策也得用对方法,不然就是好心办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