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中的爱马仕-阳光玫瑰跌到9点9元-消费者都嫌贵-葡萄品质提升
曾经被誉为“葡萄中的爱马仕”的阳光玫瑰葡萄,从动辄300元一斤的高价跌至如今99元一斤,却仍被消费者嫌贵。价格暴跌背后,供过于求、品质下滑、提前采摘等问题频发,叠加“农药超标”“甜蜜素增甜”等谣言影响,消费者信心受挫,昔日高端水果逐渐失宠,市场行情低迷。
徐依莎
阳光玫瑰葡萄,这款曾经被捧上天的高端水果,如今却陷入了价格与口碑的双重低谷。从300元一斤的天价跌到99元一斤,甚至低至5元,消费者却依然觉得贵,纷纷吐槽“不好吃”“没以前的香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作为一名关注水果市场的普通消费者,我最近看到不少关于阳光玫瑰的新闻,忍不住想和大家聊聊这背后的故事。 阳光玫瑰葡萄最早来自日本,1988年由日本国家果树试验场培育,因其独特的玫瑰香气和高甜度被命名为“阳光麝香”。

日本的“晴王”品牌更是以单果重15克以上、甜度17度以上的严苛标准,成为高端水果的代表。2006年,这种葡萄被中国南京农业大学引进,凭借先进的栽培技术,迅速在全国推广种植。从北到南,从西到东,阳光玫瑰的种植面积在短短几年内暴增。据统计,2020年全国种植面积已达80万亩,占国内鲜食葡萄总产量的40以上。产量激增,价格自然开始下滑。 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这个以高海拔、昼夜温差大而闻产优质葡萄的地区,阳光玫瑰曾是果农的“摇钱树”。
2021年,当地果农吴贵艳赶上热潮,种了17亩阳光玫瑰,那时候葡萄供不应求,基本都销往外地,价格高得让人咋舌。可如今,西昌的阳光玫瑰价格跌到7-10元一斤,电商平台上甚至低至5元。果农杨杰无奈地说,去年品质好的还能卖到198元一斤,今年最好的也才99元,次一点的低到498元。产量过剩,供大于求,价格一年比一年低。 更糟的是,品质问题让阳光玫瑰的口碑雪上加霜。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一些果农提前采摘未成熟的葡萄,导致糖分不足,消费者吃到嘴里“酸得掉牙”。
还有电商平台上的价格战,低价葡萄品质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被吐槽“甜到发齁却没香气”。西昌的果农陈玉在直播间卖葡萄,去年3斤大果能卖69元,今年降到49元,销量却还是腰斩。她无奈地说,线下超市都能买到便宜的阳光玫瑰,消费者自然不愿意在网上花高价。 除了市场竞争,谣言也给阳光玫瑰带来了不小的打击。网上流传着“打了24遍农药”“靠甜蜜素增甜”“用膨大剂催果”等说法,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陈玉收到过一条差评,顾客抱怨葡萄“甜到发齁,全是甜蜜素的味道”。
果农们对此哭笑不得,觉得特别冤枉。2023年,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王强曾澄清,阳光玫瑰生长周期内通常只用5-10次农药,主要集中在开花和幼果期,采收前间隔期长,农药残留基本达标。它的甜度高达20-26,完全是品种特性,膨大剂也是合法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本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可惜,谣言的传播速度远超辟谣,消费者对阳光玫瑰的信任大打折扣。 种植户的日子也不好过。西昌的果农估计,今年70的种植户可能亏本。
吴贵艳说,三年前她一亩地能赚9万元,现在预计只有2万元,利润几乎触底。一些果农选择止损,转种蓝莓、金桔等水果,但也有像陈玉这样的种植户选择咬牙坚持。她说:“现在很多人退出种植了,等种的人少了,价格可能会回升,只能再熬一熬。” 其实,阳光玫瑰的品质差异很大。高端的阳光玫瑰依然能卖到30元一斤,口感香甜脆嫩,完全不输当年。但市场上充斥着低价的次品果,消费者吃到不好的,自然觉得99元也贵。就像有网友说的,便宜的阳光玫瑰和当年的“爱马仕”根本不是一个东西。
回想阳光玫瑰刚进入中国时,那精致的包装和高昂的价格,让人觉得吃一口都是奢侈。如今,它从神坛跌落,变成了“平民水果”。这让我有点感慨,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真是无常。希望果农们能找到平衡产量和品质的办法,也希望消费者能多了解真相,别被谣言误导。毕竟,好吃的阳光玫瑰,还是值得一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