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砒霜治疗白血病医学大师 获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言
近日,92岁的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张亭栋荣获2023年度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一殊荣引发了医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位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专家,因首创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创举,被誉为“用毒药救命”的医学大师。他的研究不仅改写了白血病治疗的历史,更让砒霜这一传统毒物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治疗该病症的标准药物之一。据悉,张亭栋教授因身体原因未能亲自领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学代为领奖并发表感言。张学表示,张亭栋团队的成就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齐名,都是中国当代医药领域的重大突破,堪称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俗称“血癌”,曾是医学界的噩梦,患者存活率极低,九成患者难逃死亡命运。然而,张亭栋教授的突破性研究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故事的起点颇具传奇色彩,源于上世纪70年代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的一个民间验方。当时,张亭栋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线索,带领团队深入研究砒霜的药用潜力。砒霜作为一种剧毒物质,在中外医药史上早有记载,但其治疗效果始终未被科学验证。张亭栋教授大胆假设,严谨实验,逐步确认三氧化二砷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关键成分。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他的团队成功将这一毒物转化为救命良药,临床治愈率高达91,让无数患者重获新生。张亭栋的研究并非一帆风顺。早期,科学界对砒霜入药普遍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人认为此举风险极高。然而,张教授凭借对中西医结合的深刻理解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顶住压力,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他与上海血液病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进一步验证了三氧化二砷的疗效,使其成为全球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标准药物。这一成就不仅拯救了无数生命,也为中国医学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尊重。据了解,张亭栋教授的研究成果早在2020年就曾获得未来科学大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也曾授予他百万大奖,表彰其奠基性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张亭栋教授的低调与专注令人敬佩。数十年来,他默默耕耘,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却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他的学生和同事透露,张教授常说:“医生的职责是用科学救人,而不是追逐名利。”这种无私的精神也感染了无数年轻医学科研工作者。如今,92岁的他虽已年事已高,但其研究仍在持续推动白血病治疗的进步。业内人士指出,张亭栋的成果不仅局限于白血病领域,还为其他癌症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例如,中国科学院近年报道,砒霜在靶向精准治疗白血病方面仍有巨大潜力,或将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