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进口水果“跌落凡尘”
高价进口水果“跌落凡尘”揭示了进口水果价格大幅下降的现象,曾经昂贵的车厘子、蓝莓等如今变得亲民。标题反映了市场变化与消费趋势,引发对国产水果崛起和供应链优化的热议。
杨颖
最近,社交媒体上关于水果价格的讨论火了起来,尤其是“高价进口水果跌落凡尘”的话题冲上热搜。曾经动辄上百元一斤的车厘子、蓝莓,如今在超市和水果摊上价格腰斩,让不少消费者直呼“吃得起了”。据黑子网报道,这股“平价风”源于供需变化和国产水果的强势崛起,进口水果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以车厘子为例,过去一到冬季,智利车厘子就是水果界的“奢侈品”。2020年,品质稍好的车厘子每斤价格轻松突破100元,普通家庭只能偶尔尝鲜。

然而,2025年的数据显示,车厘子价格比去年便宜了两到三成,部分超市甚至推出每斤30元的促销活动。进口蓝莓也从原来的170-180元一箱跌到60-70元,西梅、牛油果等曾经的“高价网红”也纷纷降价。北京市民张女士感叹:“以前买半斤蓝莓得心疼半天,现在一箱才几十块,感觉水果自由不远了!”这股降价潮的背后,是全球水果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果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吸引了智利、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水果出口国加大生产和出口力度。
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菜篮子”批发市场,商贩郭立秋做了30多年水果生意,他感叹:“过去车厘子到货得抢,现在货多得卖不动,商贩都得主动跑市场推销。”2024年,智利车厘子对华出口量同比增长15,供应过剩直接拉低了价格。与此同时,国产水果的崛起也让进口水果失去了往日的光环。2022年,国产水果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占比高达641,近三年稳定在六成左右。山东烟台的车厘子、四川蒲江的猕猴桃、云南蒙自的石榴,凭借品质提升和价格优势,逐渐挤占了进口水果的市场。
尤其是国产蓝莓,过去依赖智利和秘鲁进口,如今云南、山东等地的大棚种植技术成熟,产量翻倍,价格仅为进口蓝莓的三分之一。网友“果果爱吃”在社交平台分享:“现在超市里国产蓝莓又大又甜,20块一斤,干嘛还买进口的?”种植技术的进步是价格下降的另一大推手。近年来,中国农业引入无人机喷洒、智能温室等技术,果园规模化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物流和供应链的优化也功不可没,冷链运输成本降低,进口水果从海外到中国市场的时间从两周缩短到几天,损耗减少,价格自然下降。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鲜瓜果消费量达616千克,十年间增长超50,反映了水果消费的普及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不过,进口水果价格“跌落凡尘”也带来了新问题。部分果农和经销商担心,价格战可能挤压利润,影响行业长期发展。有网友评论:“便宜是好事,但希望别因为价格战牺牲品质。”还有人调侃:“以前吃进口水果是身份象征,现在感觉跟吃苹果没啥区别。”尽管如此,消费者无疑是这场变革的最大受益者。北京的李大爷笑着说:“现在水果摊跟菜市场似的,挑花了眼,钱包也轻松不少。”
这场“高价进口水果跌落凡尘”的风潮,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车,也折射出中国水果市场的深刻变迁。国产水果的崛起、供应链的优化、技术的进步,共同推动了“水果自由”的实现。未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进口水果和国产水果的博弈还将继续,消费者或许能享受到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