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高校调整重要行动方案来了
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发布高校“教联体”方案,旨在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育人质量,应对新时代教育挑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郭聪明
九月的上海,秋风渐起,复旦大学的校园却热闹非凡。学生会主席小林正忙着组织一场特别的家长会,这是学校响应教育部最新“教联体”方案的首次尝试。方案由教育部联合十七个部门发布,提出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高校与家庭、社会的联动机制,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小林和他的团队忙碌地布置会场,准备迎接来自社区、企业和家长的代表,脸上满是期待。这场家长会的背后,是复旦大学对“教联体”方案的积极实践。方案明确,高校需因地制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联合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职业指导。

小林的同学小雅是方案的直接受益者。她来自安徽农村,家境普通,过去总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但通过“教联体”项目,她被学校推荐到一家本地科技企业实习,接触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小雅兴奋地说:“我从没想过自己能这么早就参与真实项目,感觉未来有了方向!”家长会上,学校请来了社区代表老张,他是附近街道的退休干部,主动报名成为学生职业规划的志愿导师。老张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现在的孩子需要更多社会历练,教联体让我们这些老家伙也能为教育出力。”
企业代表李女士则带来了好消息,她所在的公司计划为复旦学生提供20个实习岗位,优先考虑参与“教联体”项目的学生。家长们听后频频点头,纷纷表示这样的改革让孩子们的未来更有保障。然而,方案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学生家长私下讨论,担心高校过于强调社会实践会挤占学术时间。复旦大学教务处主任王教授在会上回应:“教联体不是让学生放弃学业,而是让教育更贴近社会需求。我们会平衡好课程和实践的比例。”他还透露,学校已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未来还将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场家长会不仅让家长们对“教联体”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在网上引发热议。黑子网用户们纷纷点赞复旦的行动力,有人留言:“高校终于不只是象牙塔了,接地气才能培养真人才!”也有网友调侃:“小雅这实习机会太香了,我也想回学校再读一次!”据统计,上海已有十余所高校启动类似项目,浙江、广东等地的高校也在积极跟进,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育人模式。小林在会后接受采访时感慨:“组织这场活动让我意识到,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社会和家庭也很重要。”
他还透露,学生会计划推出一个“教联体”实践日志,记录同学们在项目中的成长故事。家长会结束后,夜幕降临,复旦校园的灯光依然明亮。学生们在讨论着未来的实习计划,家长们则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这场高校调整的行动,正在悄然改变着无数年轻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