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菜共生”实现“一水双收” 山西寿阳打造生态循环“绿色引擎”
小马漫漫
近日,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黄门街“七星玲珑鱼菜共生”试验点引发热议,这个看似普通的农业项目,却因其创新的生态循环模式成为当地“绿色引擎”的代名词。走进试验点,成群的优鲈在帆布池中游弋,水面上漂浮着青翠欲滴的生菜和西芹,工人们忙碌地投喂鱼食、采摘蔬菜,场景宛如一幅现代农业的生态画卷。据项目负责人闫守莲介绍,鱼菜共生技术通过“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闭环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做到零污染排放。这种模式不仅让鱼儿和蔬菜“和谐共生”,还大幅减少了化肥和水资源的浪费,为寿阳的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黄门街鱼菜共生试验点占地6亩,建有2个温室大棚,内设8个帆布池,每个池内养殖约4000尾优鲈,总计投放鱼苗3万余尾。蔬菜种植以生菜和西芹为主,采用水培技术,依托鱼池中的水循环系统,蔬菜通过吸收鱼粪中的养分茁壮成长,水质也因此得到净化后回流鱼池。这种“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产方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闫守莲表示,目前鱼和蔬菜的长势良好,预计很快就能上市销售,满足市民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为了让这一生态循环系统更高效,项目组投入100万元引入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配备紫外线杀菌设备和智能监测设备。这些高科技设备能实时监控鱼类和蔬菜的生长环境,确保水质的溶氧量和温度达到最佳状态。数据通过手机客户端传输,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握鱼池动态,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黄门街小组党支部书记王明阳透露,项目启动前,团队通过深入调研发现,随着市民对优质水产品和蔬菜需求的增长,传统农业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期待。鱼菜共生项目应运而生,既实现了“一水双收”,又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鱼菜共生模式不仅是一种农业技术的革新,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实践。朝阳镇闫家坪村黄门街小组小组长王映平介绍,项目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未来,项目计划追加投资300万元,新增鱼苗3万尾,预计年产活鱼8万斤、蔬菜1万斤。这将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村民张大爷笑着说:“以前种菜要浇水施肥,养鱼还得天天换水,现在这技术省心又赚钱,鱼和菜都长得好,城里人抢着买!”鱼菜共生作为一种可持续循环的低碳生产模式,正在寿阳掀起一股绿色农业热潮。它不仅减少了传统农业对水资源和化肥的依赖,还通过科技创新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环保。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模式契合了现代农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趋势,或将成为山西乃至全国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寿阳县政府也表示,将继续支持鱼菜共生项目推广,力争将其打造成区域农业的“金字招牌”,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