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9月广州海关共监管开行进出口中欧班列315列
陈礼礼
今年前9个月,广州海关监管开行的进出口中欧班列达到315列,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广州在国际物流领域的突出表现,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外贸企业提供了高效的运输通道。据广州海关统计,这些班列发运货物超过35万标箱,涵盖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服装等“大湾区制造”商品,货值显著增长,充分体现了广州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自2016年广州中欧班列首发以来,线路网络持续扩展,目前已覆盖西欧、东欧、中亚等20多个国家、40余个城市,形成“17出7进”共24条稳定线路,服务超过4000家外贸企业。这些班列通过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五大出境口岸,将货物高效运往欧洲、中亚等地,运行时间较海运缩短近一半,成本却远低于空运,为企业提供了兼顾效率与经济的物流选择。广州海关在支持中欧班列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海关部门推出多项便利化措施,如“多式联运转关”“铁路快速通关”和“预约通关”等服务,大幅提升通关效率。例如,通过舱单归并,企业报关次数减少,成本显著降低“收发货人免于到场协助查验”模式,则进一步加快了货物验放速度。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班列的稳定畅通,尤其在全球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中欧班列成为外贸企业的“救心丸”。有企业负责人透露,相比海运拥堵和运费高企的困境,中欧班列的准时性和稳定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履约国际订单。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中欧班列的货物种类日益丰富,从最初的电子产品、轻工制品,逐步扩展到高端制造和绿色能源设备。例如,今年以来,部分班列开始运输光伏设备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助力中国绿色技术“走出去”。这不仅提升了班列的经济附加值,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了环保技术和产品,体现了广州在国际贸易中的创新能力。此外,广州国际港和南沙港南站作为主要始发站,依托大湾区强大的制造业集群,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中欧班列作为出口通道。一位物流行业人士表示,广州中欧班列的火爆运行,离不开大湾区制造业的强大支撑,以及海关、铁路等部门的协同配合。与此同时,广州海关还积极应对国际物流中的新挑战。例如,针对部分班列途经国家轨距不同的情况,海关与铁路部门协作优化换装流程,确保货物无缝衔接。此外,为应对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变化,广州海关与沿线国家海关建立了跨关区协调机制,提升了班列在跨境运输中的稳定性。数据显示,今年前9月中欧班列的开行数量同比增长约20,货运量和重箱率均创历史新高,显示出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强劲动能。广州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多重效益。班列的频繁开行,不仅为广州本地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也为沿线中小城市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物流商机。例如,广州国际港的扩建和智能化升级,直接拉动了周边仓储、运输等行业的增长。更有业内人士预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广州中欧班列的开行数量有望在未来几年持续攀升,甚至可能突破年均500列大关。然而,广州中欧班列的成功并非没有挑战。国际物流市场竞争激烈,部分欧洲港口的物流效率和成本优势仍对班列形成一定压力。此外,班列的回程货物比例相对较低,如何进一步优化回程货源结构,提升整体效益,是未来需要解决的课题。对此,广州海关表示,将继续深化改革,探索更多创新服务模式,推动中欧班列向更高水平发展。总的来说,前9月广州海关监管开行的315列中欧班列,不仅是广州外贸发展的“成绩单”,更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标志。凭借高效的通关服务、稳定的运行线路和强大的产业支持,广州中欧班列正加速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贸易新引擎,为中国外贸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