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园区电诈人员-已开始再就业-缅甸及周边国家-甚至对他们掀起二次招聘潮
电诈园区被清剿后并未画句号,大批从业者“再就业”流向周边据点,黑帮化招揽、人力中介化分流、技术装备升级交织上演,边境反诈进入拉锯长战
章滢
KK园区覆灭后的再就业潮
上个月清剿打进园区腹地,楼里灯灭、人声散尽,看起来像一键关机。但很快,通讯录里又亮起陌生号码,口吻熟得离谱:“包吃住,月薪按美元算,老岗位,老流程。”对不少人来说,园区倒了只是换了工牌,打卡地点从A栋挪到C国某条街。 所谓“覆灭”,更像把水搅浑。管理层一散,底层开始自救,有人搭船跑路,有人被车接走,有人干脆换个群继续线上“上班”。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是一次人员的离散与重排。

边境大逃亡与二次招聘链
清剿后的第一周,边境出现“反向通勤”:手里拎着行李箱的人,一半找路走,一半找人招。中介话术直接了当,“这边轻松、那边给签证、住宿一条龙”,还把“绩效提成”说得像正规外企。 更离谱的是“当日上岗”。有机构据称一天就吸纳上百名熟手,理由很简单:熟练度就是生产力,越会搭话、越懂脚本的人,越能秒接上线。于是,“二次招聘潮”在断壁残垣旁边静悄悄涌动。
星链设备与私网通信升级
清剿行动里查出的私网卫星设备,让外界首次直观看见技术堆栈:自建网络、加密通道、脚本中台,一个也不少。这些玩意儿可背着走,今天在这幢楼顶,明天就可能在另一片雨棚下重启。 技术升级带来的不是浪漫,是迁徙的轻盈。只要能连得上网、拉得起群、发得出图,话术就能继续,收割就能开工。对治理而言,这意味着“拆楼停工”,还得把链路、资金、账号一起拆。
黑帮化“人力中介”与熟练工溢价
园区一倒,附近武装团体把“员工”当资源抢,开价从几千到数万美元不等。最抢手的是“熟练工”:懂脚本、会控盘、能带班,甚至自带下线和资料库,身价自然往上飘。 所谓“再就业”,有自愿也有被迫。有人图快钱,有人被胁迫,有人被欠条“捆绑”。黑帮化的用工生态,把“职业培训”变成“压榨流水线”,把“转岗安置”变成“截胡分赃”。
跨境治理难点与民间防骗手册
边境线长、主体多、链条散,打击像在跑一场超马:阶段性拿到补给,终点却还在远处。想把水位降下去,除了缉捕、遣返、断链,还得做“断信”:平台联动封号、跨境冻结资金、受害人快速止付。 对普通人,防骗永远是“第一道防线”。凡是“高收益、零风险、导师带飞”的,请立刻拉黑凡是要求转账到境外账户、下载陌生APP的,请马上报警凡是让你保密、不许和家人说的,十有八九是陷阱。在黑子网看热闹可以,碰到要掏钱的热闹,别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