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股9月暴涨收官 沪指涨逾8重返3300点
单依纯
2024年9月,中国A股市场迎来了一波“史诗级”上涨,三大股指全线飘红,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简称“沪指”以显著涨幅完美收官。据统计,沪指9月累计上涨超175,单日最大涨幅达806,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纪录,成功突破3300点大关,收于33365点,创逾13个月新高。与此同时,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表现更为抢眼,分别上涨1067和1536,创业板指更是创下历史最高单日涨幅纪录。 市场成交额也刷新纪录,9月30日沪深北三市总成交额高达261万亿元,突破1万亿元仅用时35分钟,创下历史最快纪录。 这一波上涨不仅提振了投资者信心,也为国庆假期后的市场注入了强劲动能。此次A股暴涨的背后,政策支持是关键驱动力。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推出总额8000亿元人民币的刺激计划,通过向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和经纪商提供贷款支持股票购买,并为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提供资金支持。 这一措施迅速点燃市场热情,当日沪指上涨361,重返3000点,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444和442。 此外,中央银行于9月下旬宣布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释放约1万亿元流动性,并推出多项宽松政策,包括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举措。这些政策有效刺激了消费和投资需求,助推了白酒、食品、房地产等板块的集体涨停。 例如,9月23日,名创优品MINISO宣布以每股225元收购永辉超市267亿股,叠加政策利好,永辉超市股价暴涨599,带动零售板块走强。 从市场表现看,9月A股的上涨呈现全面开花的态势。沪指从9月24日的2800点以下快速攀升至33365点,单周涨幅达19,创下近年来罕见的“火箭式”行情。 深圳市场的表现同样亮眼,科技类股票尤其受到追捧,创业板指的1536涨幅刷新了历史纪录。 板块方面,消费、房地产和科技板块成为领涨主力。白酒龙头贵州茅台、电商巨头京东和阿里巴巴分别上涨255、513和325,显示出市场对优质资产的追逐热情。 此外,新能源、半导体等高科技板块也在政策支持下表现活跃,反映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乐观预期。 国际环境对A股的上涨也起到一定助推作用。尽管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消息引发市场波动,但中国政府迅速出台应对措施,包括对美进口商品加征84关税,并将多家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 这些反制措施增强了市场对中国经济韧性的信心。分析人士指出,9月A股的强劲表现吸引了外资回流,6月份外资净流入中国股市12亿美元,国庆假期后这一趋势有望延续。 同时,国内投资者情绪高涨,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关于“暴富神话”的讨论,例如名创优品收购永辉超市引发的股价暴涨被广泛热议。 然而,市场火爆的同时也伴随着隐忧。9月底的暴涨被部分分析人士认为是“过热”现象,市场波动性可能加剧。 国庆假期10月1日至7日A股休市,投资者对假期后市场走势的持续性存有疑虑。10月9日,A股市场因缺乏进一步刺激政策而出现回调,沪指下跌超7,创2020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显示出市场对政策预期的敏感性。 此外,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如美国关税政策和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对A股构成外部压力。分析人士建议投资者保持理性,关注政策落地情况和企业基本面,避免盲目追高。 从更广的视角看,9月A股的暴涨不仅是政策驱动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复苏的缩影。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2,略低于第一季度的54,但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势头依然稳健。 政府设定的全年5增长目标虽面临挑战,但9月的股市表现为实现这一目标注入了信心。 上海证券交易所作为全球第三大证券交易所,2024年7月总市值超6万亿美元,其活跃表现进一步巩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 国庆假期后,市场预期仍以乐观为主。10月18日,沪指上涨291至326156点,受到央行推出的股权市场互换工具和商业银行二次降准的支持。 分析人士预测,假期消费数据可能进一步提振市场情绪,尤其是在旅游和零售板块。结合杭温高铁开通及浙江机场174万人次客流预测,国庆期间的消费热潮将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业绩支撑。 投资者需密切关注10月下旬的政策动向,特别是财政部即将公布的支出计划,预计2-3万亿元的刺激规模将为市场提供新的上涨动力。 总的来说,2024年9月中国A股市场的暴涨行情以沪指重返3300点为标志,展现了政策支持下中国资本市场的活力与潜力。尽管短期波动不可避免,但消费升级、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为市场提供了坚实支撑。投资者应保持谨慎乐观,关注政策动态和全球经济环境,以把握后续投资机会。